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 正文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2021-03-24 民族画报记者 列来拉杜 撰文摄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凉山,还保留着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广大彝族同胞,一方面受到本民族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同时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统治带来的民族压迫。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结盟。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在大渡河畔消灭红军、重演石达开全军覆没历史的“美梦”。

矗立在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边的彝海结盟纪念碑,见证着民族团结佳话的延续。

在凉山这片“红色大地”上,“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正确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典范。红军长征中,在凉山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这次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这些红色史迹、革命精神就像夜空中的星斗,至今仍照亮着中华儿女携手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对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尤为关怀。71年前,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历史、交通等多种原因,直到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夕,凉山仍是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全面实现小康短板中的短板。全州17个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2072个贫困村中1350个村的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任何艰险都无法阻挡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很高兴来到这里,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11月彝族新年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冕宁县彝海结盟新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等地,切身感受了党的光辉照耀下彝族人民脱贫致富后的幸福生活。

节日里,彝海结盟新寨文化广场上,村民手拉手跳起彝族达体舞。

彝海结盟续佳话  结盟新寨幸福多

凉山州府西昌市月城广场有一座塑像。它是以“彝海结盟”为主题创作的雕像,当地人亲切地称它“大塑像”。斗转星移,80多年过去了,冕宁县彝海结盟新寨继续着“彝海结盟”精神的传承。距离冕宁县城20多公里的彝海结盟景区,包括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遗址、彝海结盟新寨等。其中,彝海结盟新寨是民族团结、军民合作的典范。

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大一部分是在民族地区,红军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确保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这是四川凉山的彝海结盟纪念碑。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荧幕红色记忆——《彝海结盟》。(新华社 供图)

2016年11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援建的彝海结盟新寨建设完成,36户147名彝族农民入住新居。彝海结盟新寨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理念,外观风貌上以彝族崇尚的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色调,融合云朵、火焰等图案绘制而成,集民俗、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这些依山而建的建筑包括36栋民房、1栋幼儿园综合体、4栋彝家乐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冕宁县彝海结盟新寨。

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写有“彝海结盟新寨幼儿园”几个大字的幼儿园综合楼。在蓝天白云下,“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军拥民,民拥军,军民共建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在广场上做游戏,这些彝族孩子都会讲普通话。4岁的吉愉轩用流利的普通话做自我介绍,跟记者交流起来非常流畅。目前,凉山州已修建3000多所“一村一幼”。彝海结盟新寨的村干部介绍,为了发展教育,村里对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为提高教学质量、吸引优秀教师,村里还设立了教师奖励基金。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冕宁县彝海结盟新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广场上做游戏。

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村民俄觉呷呷嫫告诉记者,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务工费,加上其他收入,一年能有八九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吉克打哈,2017年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现在他有一个十几人的工程队,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共产党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这种感恩之情是彝海结盟新寨村民的普遍心声。村委会干部果基达光告诉记者,现在三个村合为一个彝海村,有1200多户4600余人,村里依据彝海村红色旅游资源,规划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提供旅游休闲服务,帮助很多村民解决了就业。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彝海结盟新寨村民家的火塘上方挂满了腊肉。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彝海结盟新寨经常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彝海结盟”的佳话,代代相传;共产党的真情,温暖凉山。共产党不会忘记这里,红军当年的诺言一步步实现。彝家新寨雕梁画栋,乡亲们喜迁新居,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彝海结盟新寨的彝族同胞在党的关怀下,续写彝海结盟新篇章。

和谐美好新会理  安居乐业促团结

位于四川南大门的会理,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塞,还是红军长征休整补给的重要之地。1935年5月,党中央在会理城郊的铁厂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在冕宁县红军文化广场红军领导人塑像前参观的人们。

从会理县城驱车70多公里,就到了皎平渡红军巧渡金沙江遗址。1935年5月3日晚至9日,3万多名中央红军在金沙江皎平渡两岸37名船工的帮助下,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如今,皎平渡遗址附近的村寨,已通水泥路,还修建了农村客运招呼站。当地村民靠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收入,对未来的红色旅游充满期待。新建的金沙江大桥上车来人往,方便了云南、四川等地的群众外出。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现在的乌东德水电站,即是当年红军渡江旧址。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红军长征在皎平渡渡江时,毛泽东同志在金沙江边住过的山洞。(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影)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3万多名红军渡过金沙江的皎平渡。这是红军渡江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潘洁 摄影)

距离会理县城几公里的红军长征纪念地,由金沙江干部管理学院、会理会议纪念广场、纪念碑、临时会议草棚,以及众多表现红军与会理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雕塑等红色景观组成,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红军在会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会理人民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史迹和宝贵的长征精神。在会理县,几乎每个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告诉你有关红军的故事。红军长征会理纪念馆内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机器人讲解员“理理”生动的讲解,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成都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们自驾游到这里,这趟旅行很有收获。红军长征精神令人鼓舞,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地景区。在会理会议纪念碑前参观的游客。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的参观者。

夜幕降临,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古城北门文化广场上,舞龙队在指挥员的口哨声中挥舞着布龙,观看露天电影的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银幕上的故事,两人的交谊舞、几人的蹀脚舞、上百人的集体舞舞出生活在这里的汉、彝、藏、回、傣等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会理古城里悠然自得的老人。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逛会理古城的群众。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会理古城夜景。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上扭秧歌的人们。

易地搬迁扶真贫  欣欣向荣三河村

三河村位于昭觉县西南部,平均海拔2520米,有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5户1698人,村民均为彝族。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三河村彝族贫困群众,来到吉好也求家。当时,他家住在低矮的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土墙屋,布满裂缝的墙上贴着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卡,上面写有户主、人口、经济收入、帮扶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谈到三河村近几年的变化,三河村原第一书记张凌颇有感触,对易地搬迁前的三河村也记忆犹新,“老百姓住的是夏不挡雨、冬不御寒的破旧土坯房,雨天,狭窄泥泞的进村道路寸步难行。更令人头疼的是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无村集体经济,村民生活十分艰难。”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三河村建档立卡户吉好也求家的土屋。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三河村按照“组团式、微田园,大聚居、小杂居”的思路,规划了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2020年5月,147户贫困户全部分到了新房。解决吃水问题,结束了跋涉几公里背水的历史。修建通村柏油路,村民出行更便捷安全。建起幼教点,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与城镇幼儿园一样的设施和师资。生活条件改善后,三河村便想办法提升安置点村民的收入,探索出“短中长”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金钥匙”,打开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门。发展养殖和劳务输出,在返乡创业大学生洛古有格等青年的带头下,发展养牛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种植云木香、花椒、冬桃等产值高的特色农产品。长期规划则走农业、民族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之路,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发展旅游休闲一条龙服务,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返乡创业大学生洛古有格(前)组织三河村村民发展养牛业。

水泥路入村,新房拔地而起,外出务工者陆续回家,人们见面打招呼,询问着年收入、准备的年货、在外读书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是2020年彝族新年前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景象。吉好也求一家六口也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漂亮新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设施一应俱全。两年时间里,吉好也求家的人均收入从几千元提高到1.5万多元。“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快人快语的吉好也求向记者介绍着家里情况,还不忘感恩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

在三河村,村民们昔日会比较谁家房子漂亮、谁家盛装价格高,现在谈得最多的是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学什么专业。如今,村里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吉好也求的三个孩子成绩都不错,他希望他们将来都能考上大学。村民节列俄阿木在丈夫去世后,坚持让两个孩子上学,现在一个孩子在外地读书,另一个成为“一村一幼”老师。节列俄阿木说:“不能等靠要,自己要奋斗。”她去广东省佛山市学习烹饪技术后回乡开办农家乐,参加村里的养牛合作社,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红火生活。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告诉记者,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很大的进步,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会越来越好。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右)讲述参加养牛合作社的创业经历。

三河村村史馆共设五个厅,其中,情牵三河厅反映了村民铭记着党和政府对三河村发展的支持。村史馆建成以来,每天都有参观学习的群众。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变迁,感受党和政府对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关心关爱,以及彝族同胞对党的感恩之情。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三河村村史馆里的村民笑脸墙。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走在小康路上的凉山人,经济跨越发展,精神文化富足,百姓生活欢乐。从“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嬗变,到“跑步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大凉山70多年来的发展巨变,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见证。未来,凉山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生活在凉山会越来越幸福。

大凉山,党的恩情说不完 彝乡飘来欢笑多 壮丽征程 第4张

过上好日子的吉好也求和节列俄阿木两家人感党恩,到村史馆习近平总书记照片前合影留念。

和勇  胡琪(见习)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