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的“神来之笔” 边疆治理的“扛鼎之作” ——写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
编者按: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重要战略决策。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各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下,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睦邻友好发挥了特殊重要作用。为纪念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周年,本刊开设“家国边疆”栏目,为您呈现兴边富民故事。
2000年2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家民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隆重宣布:全国民族工作战线携手跨入新千年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兴边富民行动正式启动。自此,一个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重大举措,开启了砥砺奋进、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民族画报》和广大民族工作者,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项伟大事业不断创新推进,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范围为我国陆地边境地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9个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自“十二五”始,海南6个自治县比照享受兴边富民行动相关政策。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祖国广袤的疆域,放眼祖国周边,聚焦边境地区,这方热土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便彰显无遗——
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在边境地区尤为集中。这种格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我国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90%以上为民族地区;2400万边境地区总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其中8个在境外建有独立的民族国家、4个在邻国建有一级行政区。
这里是国家安全重要屏障。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等。我国还是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环境独一无二:14个邻国共有20亿左右的人口,有着复杂的多边关系。当今世界,除传统安全威胁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破坏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内外不同领域的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高度联动,对国家安全形成新挑战。
这里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边境地区与邻国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在现代国界线产生之前,有些民族或村屯与邻国毗连地区甚至是一个部落或者村寨。实行对外开放,边境地区天然地成为我国陆上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沟通内外的重要节点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域。进入新时代,更成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带。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对外开放口岸(含水运、航空、铁路、公路口岸)306个,其中有94个在边境地区。
有边疆,就有边疆治理。从秦至清代,边疆治理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处理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展开的。在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治理方略核心内容是“羁縻怀柔”。历史表明,“看边疆治乱,知王朝兴衰”,中国内部统一、内部强盛时,边疆就稳定发展;反之,则相反。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聚居在边疆地区,即民族与边疆高度叠合,民族问题与边疆治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党中央采取了多方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特别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结束了“人民五亿不团圆”的局面,形成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盛况。“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骨干工程的大部分摆在西部,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摆在边境省区。“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边境省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从东部沿海地区搬迁来了一批生产企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经过两次开发和建设高潮,边疆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中央重新恢复民族工作部门后,就把边疆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把原定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改为全国边防工作会议。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召开。按照会议需求,由国家计委牵头,十几个部委参与制定了《边疆建设规划草案》,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了内地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方案。1992年,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陆续批准了13个沿边开放城市,批准设立了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进一步为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精神,在探索中逐步理清工作思路,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积累和创造了一些经验。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在边境,边境兴则边疆兴,边境治则边疆治,边民富则边防固。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提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兴边富民,巩固边防”。1999年1月,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1999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作出贡献,巩固祖国的万里边疆”,标志着兴边富民行动由部门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确保这项伟大事业始终朝着“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目标稳步迈进。
兴边富民行动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作为兴边富民行动的牵头部门,国家民委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协调中央各相关部门,积极指导边境省区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这里,我们仅仅撷取兴边富民行动正式启动的第一年即2000年,国家民委开展的一些工作:继兴边富民行动新闻发布会后,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全国‘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暨东西合作项目交流会”;与国家经贸委、全国工商联、青海省政府在西宁联合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发布一批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与外交部联合组织部分我驻外使节赴新疆边境地区考察,争取外援,促进扩大开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设立“兴边富民行动”专版,与香港《大公报》社联合开展“西部民族地区纪行暨兴边富民行动系列采访活动”,组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10多家国内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赴边境地区实地采访,组织中央有关部门赴边境地区调研……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扩大了兴边富民行动的影响,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是兴边富民行动的一次重大飞跃。从“十一五”开始,国家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国务院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领域”,原则上要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家民委抓住这一机遇,组织编制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6月9日印发。至此,兴边富民行动国家战略的定位实质性确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各地各部门对边境地区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相继编制实施。“十二五”期间,还成立了以国家民委为组长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为副组长单位,30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加强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组织领导。
财政部从2000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安排兴边富民补助资金,联合国家民委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试点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两部委还于2004年印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兴边富民补助资金支持范围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9个边境县到2009年覆盖所有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补助额也由最初每县每年平均不足200万元,逐步增长到“十二五”期间的1000万元以上。这笔资金“灶小火旺”,充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兴建了一大批兴边富民项目。同时,还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据统计,兴边富民行动前10年,中央财政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年均增长45%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职能,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重要性,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十二五”开始,设立兴边富民行动专项,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项目建设,5年安排40亿元。“十三五”期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交通部、水利部、公安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民政部、外交部、科技部、海关总署等中央有关部门,在主管的业务领域内,切实加大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力度,对边境地区在政策上倾斜,在项目上优先,保证了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有效向前推进。
按照“国家支持、省负总责”方针,各边境省区是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主体。各地成立了各级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和国防边防需要,根据各自边民迫切需求、自然生态条件、发展水平及毗邻国家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卓有成效的形式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如内蒙古推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县(旗)域经济,广西实施“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吉林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云南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西藏以实施兴边富民安居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把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战略举措落到了实处,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作出了巨大贡献。兴边富民行动极大地推动了边境地区干部作风转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内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党的优良传统在祖国边陲不断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把边疆治理摆到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出强边固防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兴边富民行动迎来了又一次重大飞跃。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形象生动的精妙分析,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强调继续编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量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被确定为首个编制实施的民族工作专项规划。央视《新闻联播》2017年5月10日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促进边疆稳定和各族群众生活改善”,6月6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视与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强边固防和“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兴边富民、生态保护等工作,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维护沿边沿海地区和管辖海域安全稳定与繁荣发展。此后,中央专门部署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建设幸福美丽繁荣和谐新边疆。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充分表明兴边富民行动在国家边疆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
国家民委按照党中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边疆治理为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2019年5月,支持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并举办首届中国兴边富民论坛,加强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研究,为兴边富民行动提供智力支持。2019年6月至7月,国家民委领导带队,中央有关部门参加,分赴全国边境省区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专题调研。强化兴边富民行动组织领导,充实完善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首次将边境省区和有关人民团体纳入,加上有关中央部委,成员单位达到61家。2019年11月29日,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强调要着重把握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等四个方面要求,注重创新推进,永葆活力,奋力开创兴边富民行动新局面,为维护我国边境长治久安再立新功。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20年,无疑是边境地区发展最快的20年,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20年,也是边境地区面貌变化最大的20年。无论是群众生活,还是发展速度,抑或基础设施,都有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支撑,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印证。在一些省区,边境地区经济增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城乡居民收入等,已经超过本省区平均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在这些年的工作中,记者接触过许多中央部门、边境省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各方面专家学者,他们都对兴边富民行动交口称赞、高度评价。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分析:近年来,兴边富民行动舆论关注度持续上升,2015年以来,平均满意度指数高达97(极值100);2017年“两会”期间,兴边富民行动关注度最高达75.7,满意度99.6;《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印发当月,舆论关注度和满意度分别达到100和98.9。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兴边富民行动正是通过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从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历程看,兴边富民行动开辟了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新境界。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受国际环境影响,我国边境地区成为战备甚至战争前沿,各项建设难以正常进行,形成大量的基本建设欠账。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而财力极为有限,各方面的投入很难辐射到发展基础本来就非常薄弱的边境地区,致使边境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愈拉愈大。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初期,许多部委的同志首次到边境地区调研,看到的贫困景象和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状况超出他们的想象,不少人潸然泪下。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近百年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中,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战斗,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和平时期,边境地区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西南边陲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战争的硝烟才散去。边境是国家的边境,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应该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边疆历来有一个谁影响谁的问题,哪边日子过得好人心就往哪边跑,只有“边疆的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起来,我们的边防才能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给边境地区各族人民送去了发展的春风,边境地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兴边富民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多亏了兴边富民行动”,这是记者这些年在边境地区听到最多的话。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涉及面广,群众性强,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兴边富民行动将民族工作与边疆治理有机融合,并且“实体化”了,为各级各部门包括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整合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和资源,解决了各族边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诸多切身问题,解民难、顺民意,遂民愿、得民心,促进了边境地区各民族共同发展,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边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了各民族大团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兴边富民行动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再到兴边富民大旗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我们为20年的巨大成就喝彩,为边疆各族儿女的家国情怀感动,为民族工作战线的砥砺奋进点赞,为各级各部门的倾情支持致敬,为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感恩。
(图片为民族画报社资料)
王京莉 和勇 高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