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巴林右旗:乡村振兴路 奋进新时代 >> 正文

巴林右旗:乡村振兴路 奋进新时代

2021-10-08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摄影报道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北部,这里农牧业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等荣誉称号。巴林右旗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产业发展新体系,开创城乡建设新面貌,构筑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改善民生新跨越,朝着建设幸福巴林右旗奋力迈进。

场面盛大的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辛丑年赛罕汗乌拉敖包文化那达慕现场。

湘茶惠农牧 敖包结友情

巴林右旗是国家民委定点帮扶县(旗)之一。近年来,国家民委先后在巴林右旗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落实项目上百个,协调帮扶资金 1 亿余元、贷款 3000 余万元,培训干部群众 6 万余人次,让全旗 9000 余户 29000 余人受益。

湖南省民宗委主任向恩明(右一)向牧民代表赠送茶叶。

“湘茶惠牧户 共启新征程”主题赠茶活动在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举行。

2019 年,国家民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低氟边销茶的通知》。针对当地蒙古族群众悠久的饮茶文化,积极推进巴林右旗开展“健康饮茶”“送茶入户”等试点工作,成效显著。2021 年 6 月,由国家民委协调组织的“湘茶惠牧户 共启新征程”主题赠茶活动在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举行。湖南省民宗委会同湖南省供销社、湖南茶叶集团,向巴林右旗农牧民赠送了价值 40 余万元的低氟砖茶,助力巴林右旗“健康饮茶”工作。作为国家民委帮扶巴林右旗的重要内容,赠茶活动促进了湖南、内蒙古两地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湖南、内蒙古两地民宗系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合作的一次有效尝试。

搏克比赛。

赛罕汗乌拉敖包文化节现场。

为表达回馈赠茶之礼,巴林右旗邀请湖南的朋友参加幸福之路苏木辛丑年赛罕汗乌拉敖包文化节,进一步增进两地各族群众间的友谊。文化节当天,站在幸福之路苏木的至高点,俯瞰群山、草原、农田、敖包、彩旗和人家…… 一幅广袤辽阔、美妙绝伦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那达慕大会上,乌兰牧骑的演员们献上马头琴、男女声独唱等精彩演出,“蒙古男儿三艺”(搏克、赛马、射箭传统比赛)的激烈角逐充分展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豪迈。

非遗接力传 文化氛围浓

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名录体系和扶持传承人为重点,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绣娘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绣出致富路。

刺绣作品。

大板镇伊逊毛都嘎查传统手工刺绣培训班设计制作了“永远跟党走”刺绣作品。图为绣娘们展示作品烫样。

巴林右旗建成的巴林民族手工坊,不仅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宽了就业渠道和门路,也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建设完工,将有效引导学员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如今,格斯尔、好来宝、待日拉查、巴林刺绣、四胡、帕日吉游戏等进校园、入社区,已经成为巴林右旗文化传承的亮丽风景。

讲述格斯尔为民除害、保卫平安、促进人们和睦相处,建设美好家园故事的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与藏族的《格萨尔》统称为《格萨 ( 斯 ) 尔》。2006 年,《格萨 ( 斯 ) 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巴林右旗形成了聚合史诗演述、神话传说、祭祀民俗、歌谣、那达慕、群众文化等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传承。通过录制影像资料、民间搜集等方式,整理出口传《格斯尔》资料 1300多小时,出版《格斯尔》文化资料 200 余部。同时,《格斯尔》读物、舞台剧等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

苏利得表演《格斯尔》说唱片段。

苏利得(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奏马头琴。

2019 年 7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现场观看了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传承人金巴扎木苏、额尔敦宝力格、苏利得等 9 人表演的格斯尔说唱,并同他们亲切交谈。时隔两年,13 岁的苏利得成为《格斯尔》接力传承的希望。“我要把习爷爷的期望转达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苏利得说。

活态传承,关键在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被赋予时代特色的《格萨(斯)尔》要想更好流传下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还要靠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如今,通过每周的培训,苏利得和身边 20 多名小伙伴学会了演唱部分《格斯尔》。草原上像苏利得一样的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越来越浓。

巴林右旗注重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产业更兴旺 合作谱新章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巴林右旗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凭借“养殖合作社 + 农牧户”发展模式,“养”出富民产业。在西拉沐沦苏木达林台嘎查,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迸发出蓬勃生机。目前,嘎查党支部领办农牧业合作社 8 个,打造“支部领办、群众入股、合作经营、收益入村”的经营模式,培育有机大米、奶食品加工、民族服饰等产业联合体,整体提升带动农牧民的增收致富能力。

巴彦塔拉苏木书记(右一)介绍当地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共同体模式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巴彦塔拉苏木在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共同体的模式下,形成了“一园区”(奶牛产业园区),“两基地”(宝木图嘎查和古力古勒台嘎查),“四骨干”(巴林右旗幸福荣奶食品加工厂、巴林右旗幸福之乡家庭牧场、宝木图嘎查奶食品加工厂、巴林右旗故乡牧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以古日古勒台嘎查、宝木图嘎查、奶牛小区为中心的奶食品产业带。全苏木奶类产量达到 1300 万斤以上,奶制品销售额达到 2 亿元以上。其中,古日古勒台嘎查奶食品加工厂扶贫车间是巴彦塔拉苏木第一家嘎查村级扶贫车间,该车间集奶制品发酵、制作、销售、帮带为一体,帮助群众安置就业和持续增收。

在高勒艾勒嘎查肉牛舍饲圈养示范村,当地群众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质量,逐步打造肉牛产业带。

巴林右旗牧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牧民靠生产特色奶制品过上了好日子。

位于大板镇准哈日毛都嘎查的巴林右旗牧腾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生产加工销售肉食品、奶制品的合作社。2020 年,合作加工生产产品 418 吨,实现销售额 260 余万元。目前,合作社的销售模式从实体店经营逐步走向微商、电商的发展之路,打破了地域限制,走出草原,远销国内外多个城市。

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进新时代。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巴林右旗发挥好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巴林右旗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美好生活接续奋斗。

大板镇开启“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互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模式。图为大板镇翁根毛都沙漠旅游度假村全景。

胡琪 高莹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