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江苏省南通市全面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0年5月4日、11日,江苏省南通中学和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分别邀请赴湖北抗疫英雄来校,通过主会场、视频连线形式,向全体师生作“共抗大疫、爱国力行”和“全国同心抗大疫”报告;5月4日,江苏省南通市民宗局联合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举行“南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启动仪式。这是撷取最近南通市全面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几朵花瓣。
近几年来,南通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线,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构建起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并对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民族地区支教,讲好民族团结的南通故事。
以普通中小学为主体,实现主线教育常态化
南通市基础教育规模占比78.09%。他们以普通中小学学生为主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民族团结主题,把准主线教育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专门提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学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紧紧抓住主体教育的关键,下发《关于评选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工作骨干、德育工作新秀的通知》,实行评审条件和评审指标单列,待遇与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新秀一样,所有在编在岗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申报参评,精准落实德育工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要求。
为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主线教育的效果,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公布的37所“南通市中小学学科德育基地”,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引导各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融入所有学科课程教学中,既重视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其它学科的德育优势和人文内涵,辩证处理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之间的融通关系。
以民族校(班)为重点,实现特色教育专业化
南通市是全国内地办学最早的地区之一。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和南通中学西藏班的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在全国范围享有广泛影响。
西藏民族中学自1997年建校以来,长期探索教学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以“政治可靠+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标准,通过建立德育课程体系、转变学生评价方式、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维角度,自编《西藏简史》和《南通地方文化》教材等,有针对性进行“四观五认同”和乡土文化教育,培育藏族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史的深刻认知。
发动南通各界精英500多个家庭与800多名藏族学生结对走亲戚,创建“我在南通有个家”教育品牌,促进汉藏交往和民族团结。近两年,又将活动内涵拓展为“我在南通传递爱”高原雏鹰感恩社会志愿行活动,实行“双向服务”,组织藏族学生为南通本地留守儿童、残疾学生送去学习书籍,向孤寡老人提供暖心服务。
南通中学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学校、教育基地、社区(企业)、藏区四个维度的实践阵地。开展“爱校建校劳动”“继承革命传统,感悟民族精神”“西藏生回藏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强化“五个认同”,增强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最近,建成开放的“汉藏文化体验中心”,再添民族交流的载体。
以对口支援为纽带,实现民族教育标准化
南通市按照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等要求,对民族地区开展组团式支教工作,给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帮助,取得显著效果。
打造一支名师队伍。每年组织援疆团队多批近百名教师,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伊宁县第二中学、实验学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民族教师汉语水平。
提升一方教学质量。作为江苏教育援藏主力,南通先后派出4批管理团队40人次教师,以江苏拉萨实验中学创建示范高中为契机,开展“责任教育”,建立“学案导学”模式。该校成为教育部在拉萨指定的首批西藏内学班试点学校。“学案导学”模式,现已推广到西藏全区。
推进一线教学研究。南通支援多民族聚居地区青海贵德县,指导当地成立“名师工作室”,邀请其成员来南通“跟班培训”,给每位贵德教师安排一名南通导师,参与上课、考务、阅卷与分析等全过程,累计培训骨干教师201名。
培养一批民族人才。南通海安市从1988年开始,与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联办“宁海中学”,连续32年先后派出10批281位教师支教。海安教师扎根“小凉山”,累计培养初中、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中专、大学学生1万多名,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群体引进、集中优势”的“宁海模式”。宁蒗支教,探索了多民族联手兴教之路,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团结。
(文字有删节)
卢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