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中南民族大学: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曲 >> 正文

中南民族大学: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曲

2021-03-02 蓝永丽 撰文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民大人,我也是志愿者”“作为医护人员,我义不容辞”……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南民族大学各族师生秉持“同舟共济战疫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国。

70年办学历程中,中南民族大学经历了各种“大考”,民大人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不断完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奏响了一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之歌。

师生集中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

不忘初心,在办学治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本科毕业那年,我被推免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进藏服务,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新时代的合格党员一定是勇于追逐中国梦、懂得把小我融入祖国大我、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代。”2020年7月1日,在中南民族大学庆祝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马万玲作为优秀学生党员代表讲述了她在成为党员的6年时间里, 明白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大人”。像马万玲这样心怀祖国、勇于锤炼品德的学子,是中南民族大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

中南民族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藏山南市昌珠完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中南民族大学56个民族学子参加升旗仪式。

中南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学校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部门组织实施、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统筹推进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2020年7月,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中南民族大学成立;9月,学校成立了独立实体建制的教学科研单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着力做好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提供资政服务。

2020年9月,学校成立了独立实体建制的教学科研单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统筹推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国能够在短短三个月内基本控制住疫情,实现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5月7日,“多彩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新学期第一讲开讲,校党委书记边境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流砥柱”为题,在线讲授“战疫”思政课,引起师生共鸣。

2019年,中南民族大学有机整合学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必修课、民族知识文化选修课、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课,形成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课程思政“金课”,出台了《<“多彩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建设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先后邀请了“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知名专家教授等来校授课,打造了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

学校举行“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专题报告会。

中南民族大学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领域,形成了学习互嵌、生活互嵌、师生互嵌、文化互嵌为主干的“互嵌”文化,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有效构筑。学校创办了西部少数民族法律卓越人才实验班和公共管理卓越人才实验班,大力实施学生骨干训练营、新生成长训练营等系列精品项目,先后建立了好巴郎、石榴红等特色发展辅导工作室。“人人都是育人主体、时时都是育人契机、处处都是育人载体”已经成为民大人的共识,爱党爱国成为各族学子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干部培训班学员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凝心聚力,于润物无声中筑牢民族团结生命线

“美食文化节”“民族风情文化展”“茶马古道民族缘”“丝路情缘”“五色华年”“六合同春 七弦和音”……2014年以来,中南民族大学已经举办了六届不同主题的民族文化交流节,通过展示各民族的独有风情、传递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各民族学子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一项享誉武汉地区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自2014年开始举办民族文化交流节,成为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民大节”。

为促进全领域交流、培育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南民族大学以每年五月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为载体,围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各族师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畲族小伙蓝际荣、“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农民工博士李军、“全国自强之星”侗族创业学生陆居权、“全国创业英雄百强”蔡绍硕等一大批优秀学子。2016年,中南民族大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1年至今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校园)。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寝室。

学校民族团结巨型壁画成为育人载体。

践行使命,在同心共筑中国梦中贡献力量

在浙江省丽水市,蓝梅英、雷萍、蓝青祖孙三代与中南民族大学延续了几十年的缘分。他们来自畲乡,求学民大,后又回到畲乡,用炽热的情怀参与并见证家乡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从民族地区来,到民族地区去的民大人还有很多,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始终牢记办学宗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4余万名各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学校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暨内地生源到西部六省区就业出征仪式。

中南民族大学将学生实践有机融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课堂”,每年组织56个民族的师生深入民族地区、深入乡村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展实地考察、产业对接、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玛丽亚、藏族学生桑吉措等一大批优秀学生毕业返乡或投身祖国西部建设,成为维护当地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学校科研团队开发“有机硒茶质量管理与追溯智能系统”,在武陵山片区部署调试物联网设备。

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新琼教授在恩施基地为水稻育种。

2020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开展的“见字如晤,笔友呵护”个十百千万工程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自项目启动以来,8552封书信往返于1319名大学生与4276名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手中,进一步培养了西藏山南地区藏族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该项目成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范本。

学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边疆行家访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更具特殊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南民族大学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往深里、实里做,为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中南民族大学56个民族师生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图片均由中南民族大学提供)

康梦婷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