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炸”出幸福来-民族画报

               

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八月瓜“炸”出幸福来 >> 正文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八月瓜“炸”出幸福来

2021-08-11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流传着一句话,“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来诓娃娃”,意思是说如果娃娃哭了,只要有八月瓜给他吃,则哭声立即停止,可见八月瓜的魅力。八月瓜,又称野香蕉,学名为三叶木通,中药名称为“预知子”。八月瓜全身都是宝,果、根、茎、种子均可入药,特别是果实,具有美容抗癌作用,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当下,地处武陵山腹地的石阡县,处处瓜果飘香,采收瓜果的车辆往来穿梭,承载着山区群众致富的香甜。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任家寨村八月瓜种植基地。

从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沿着产业路车行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路边可以看到李子、桃子等10余种水果,而在大沙坝乡最有名的则是任家寨的八月瓜特色水果。在任家寨村的八月瓜种植基地里,爬满瓜藤的棚架下是忙碌的管护工人。微风吹过,藤蔓上的累累硕果散发清香。“今年又是丰收年,每亩产果至少1000斤,老百姓账上又能增加一大笔收入了。”任家寨村委会主任彭俊看着丰收在望的果子,话语间洋溢着喜悦。

种植基地里的八月瓜挂满枝头。

任家寨村八月瓜种植基地即将全面开始采摘。

种瓜致富的任家寨群众。

自产业革命的号角吹响以来,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任家寨村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3月,任家寨村因地制宜引进瓜苗,建起了八月瓜种植基地,并创办了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村抱团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现种植面积已达450余亩,其中盛产面积达400余亩。由于管理技术逐渐成熟,八月瓜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这更加坚定了该村发展八月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任家寨村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投资新建的八月瓜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工厂精深加工的八月瓜茶、八月瓜果酱、八月瓜精油、八月瓜酒等多种产品陆续上市销售,年产值已达700余万元,从而使八月瓜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万余人次,用工总支出80余万元。

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八月瓜加工厂。

准备进行精深加工的成熟八月瓜。

八月瓜多种产品。

“小时侯,每年到了八九月,我都会同伙伴们进山找八月瓜,瓜没炸开很不好找,野生的八月瓜生长的环境杂草丛生,加上外壳颜色不易辨认,想吃一口八月瓜很难。”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芳随手托起一个鲜果介绍说,八月瓜味道酸甜,深受武陵山区群众喜爱。

再过两周时间,任家寨村八月瓜种植基地将全面开始采摘。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唐芳一帮人在产品研发上下足功夫,相继开发出果浆、精油、香皂、唇膏、果茶等产品。“如果把八月瓜当水果直接吃,一是浪费严重,二是需要去籽吃,消费者觉得费劲。一个鲜果卖30块,一小瓶果浆就可以卖到60块。把肉做成果酱,皮做成茶,籽提成精油,经过深加工,不仅八月瓜应有的功效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还比卖鲜果产品价值提高了三倍以上。”唐芳说,如今建在八月瓜基地里的八月瓜加工厂,占地近千平方米,可以实现八月瓜产品批量生产。

工人把八月瓜肉做成果酱。

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芳正在加工制作八月瓜护肤用品。

八月瓜籽提炼成的精油,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八月瓜系列产品深受大家喜爱。

“贵州省卫健委对八月瓜这一项产业的地方标准已通过立项,现在正在制作文本,有望年底通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把八月瓜皮肉籽都加工成产品的尝试,一旦通过,有了生产许可证后,相信销路是没问题的。”任家寨村委会主任彭俊信心十足地说。

大沙坝乡今年将充分利用省里将石阡县列为中药材发展大县这个契机,计划今冬明春在现有1050亩八月瓜基地的基础上,再发展1000多亩来保障八月瓜生产厂的产值和产量。“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连接第三产业。我们还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和矿泉水加工生产,发挥好产业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带领老百姓致富。”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党委书记安冰说。

任家寨村生产的优质原生态大米。

供不应求的优质矿泉水。

美丽的任家寨村。

胡琪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