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海”情谊 校地合作共赢 ——大连民族大学与贵州省铜仁市10年帮扶纪实-民族画报

               

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聚焦“山海”情谊 校地合作共赢 ——大连民族大学与贵州省铜仁市10年帮扶纪实 >> 正文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聚焦“山海”情谊 校地合作共赢 ——大连民族大学与贵州省铜仁市10年帮扶纪实

2021-08-20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山海相隔心不离,肝胆相照手足情。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玉屏县委、县人民政府和17余万干部群众,分外感激大连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是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写给大连民族大学感谢信里的一段话。

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化身为“铜仁市”。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国家民委为武陵山片区联系单位,大连民族学院(2015年3月更名为大连民族大学)具体助力铜仁扶贫开发工作。黄海之滨与武陵腹地,虽隔万水千山,却守望相助。人才培养、教育帮扶、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民族团结……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帮扶协作10年来,大连民族大学119人次干部教师、10余个科研团队先后来到铜仁市担任联络员,在黔东大地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也收获了一颗颗饱满的果实。

大连民族大学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持续发挥学校智力优势  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岩顶寨村贵州犇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里,基地负责人刘明贵正忙着与工人们精心照料圈舍里的肉牛。从几十多头牛到几百头牛的养殖规模,回忆起10多年的养牛艰辛坎坷路,刘明贵感慨地说:“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得到大连民族大学资金和智力的支持,如今的肉牛养殖基地已经形成规模,配备有标准化肉牛圈舍、饲料加工厂房、防疫消毒及粪污处理设施等。”

在贵州犇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里,基地负责人刘明贵(左二)介绍大连民族大学帮扶情况。

在大连民族大学的帮扶下,岩顶寨村紧扣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牢牢拽紧肉牛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加大肉牛养殖产业链的扩展延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7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肉牛养殖业让当地村民不再为每年处理秸秆而烦恼,每斤秸秆0.5元的收购价不仅给当地种植户带来额外收益,还解决了因废弃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肉牛养殖产业“滚雪球式”逐渐壮大,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岩顶寨村焕然一新,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一座座“小洋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不但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岩顶寨近几年发生的可喜变化只是大连民族大学帮扶铜仁市的一个缩影。油茶是铜仁市武陵山片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在侗乡儿女的发展史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本该是他们的致富树,却因为产量低长期困扰着玉屏油茶产业的发展。2014年,大连民族大学选派阮成江作为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在铜仁市玉屏等地开展油茶科技攻关。七年来,阮成江团队深入十几万亩老油茶林,走进油茶种植户,在大连与玉屏之间往返奔波近百次,进行各类实验,攻克了武陵山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个技术难关。目前,阮成江教授选育的油茶品种和研发的丰产高值利用技术已在玉屏、思南、碧江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10.2万亩,亩增收3500元以上,直接带动2.4万余人增收,15万人长效致富,有效提高了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2017年4月18日,大连民族大学阮成江教授(中)油茶科研扶贫博士团队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良种园了解油茶嫁接后生长情况。

2021年5月31日,碧江区国有平台公司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大连民族大学油茶博士团、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团队,共同成立了武陵山油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大连民族大学与玉屏侗族自治县合作建设的油茶研发中心。

油茶研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大连民族大学博士团队科技支撑玉屏油茶发展情况。

难题不除,帮扶不断。2017年初,大连民族大学阮成江、李贺、王莉、李景滨和丁健5位技术人员组成博士团队到玉屏挂职,致力于延长油茶产业链及高值利用等项目研究。在国家民委、铜仁市政府和大连民族大学的支持下,阮成江团队在玉屏申报获批了贵州省唯一设在县级的省级平台——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解决油茶增产问题为导向,以校地共建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地方科技、林业等机构为协同的科技创新引领精准脱贫产业健康发展的协同机制。2021年,大连民族大学玉屏油茶博士团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加强人才培养  落实教育培训

在充分调研铜仁发展转型、脱贫攻坚急需专业领域人才的基础上,2021年大连民族大学面向贵州省投放招生计划455个,其中本科二批次铜仁订单定向计划44个、武陵山片区定向预科计划15个,每年招收铜仁籍学生约130人左右,是贵州省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地级市。学校在铜仁籍学生培养上,每年拿出120万元专门设立铜仁奖助学金,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铸(左二)陪同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左四)参观考察大连民族大学。

作为铜仁市干部培训基地,大连民族大学每年划拨5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铜仁市干部培训,多年来举办干部培训班97期,总培训2.2万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大连民族大学还充分发挥联络员专业优势,参与并推动铜仁地区部分中学、大学教学改革工作。2019年,在铜联络员沟通协调贵州华贵保险集团在思南八中设立捐资助学奖学金20万元,协调北京有研集团投资50万元在思南偏远乡村建设希望小学,有力推动了铜仁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连民族大学举办“贵州省铜仁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大连民族大学驻铜仁市联络员在铜仁市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努力就有回报。2019年,铜仁市思南县第六中学、江口县淮阳中学在贵州省高中英语特色支持项目中获贵州省特色高中项目;铜仁学院英语专业获批“贵州省一流专业”;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双高计划”……

深化校地合作协议   创新战略合作机制

大连民族大学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连民族大学在铜仁市的工作组积极与财政部、国家民委和贵州省直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财政部、国家民委相关司局、贵州省财政厅等部门到铜仁调研,下拨支持铜仁市深度贫困县资金1.8亿元。积极争取民族工作经费70万元用于铜仁市民宗委组织召开铜仁市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贵州省宗教工作“四员”联动体系建设现场会,开展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铜仁分会场汇报演出活动,促成上级部门对铜仁市脱贫攻坚、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校地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在现有校地合作基础上,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紧紧围绕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拓展合作领域,目前已起草完成《大连民族大学 铜仁市人民政府“十四五”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并经铜仁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目前双方正全力推动合作协议签订工作,校地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帮扶协作再上新台阶。

十年不惧关山险,肝胆相照情意深。如今,铜仁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856.97亿元增加到2020年1327.79亿元,经济总量从贵州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增速从贵州省第8位跃升至第6位,实现年均9%的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98元、11100元。

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市民宗委深化合作,率先在贵州省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数字化保护项目。2020年以来,团队先后到大湾苗寨、云舍、寨沙侗寨等30余个民族特色村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全景VR摄影等技术完成建筑、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数据收集。

大连民族大学吕国忠团队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指导食用菌栽培生产。

大连民族大学积极推动铜仁智慧乡村旅游建设。

                                       (部分图片由大连民族大学提供)

胡琪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