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盛会 群众体育的盛会——写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前夕
初冬的海南三亚,阳光明媚,温暖如春。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这里拉开帷幕。这是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后民族领域又一盛事。
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来自中华大地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将欢聚一堂,共赴四年一度的盛会。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也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活动。从1953年至今,经过71年的发展,该运动会已成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我国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成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民族团结的主题一以贯之
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是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抓手。
将时针拨回到1953年11月,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办(后被确认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值新中国成立之初,运动会的举办有力宣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一立国的根本原则,让旧中国备受压迫的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当家做主人的豪迈。各族健儿走出家乡、相聚交流,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成为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20世纪8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国家民委确定了四年一届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后,运动会不断发展完善、改革创新,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这是中华民族大团圆的盛会——56个民族活跃于赛场,港澳台同胞或是组团参赛,或是派出观摩团与会;
这是各民族交流学习、收获友情的盛会——运动会取消金、银、铜牌,改设一、二、三等奖,淡化竞技意识,凸显赛事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这是欢乐祥和、其乐融融的盛会——运动会期间休赛一天,举办以文艺表演、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大联欢,搭建沟通桥梁,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攀椰竞速,这一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颇具海南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在本届运动会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
从首届运动会只有5个竞赛项目,到本届运动会18个竞赛项目、170个表演项目,不断完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设置,集合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根据不同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求,赋予运动会新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以群众喜爱、群众参与为目标,在覆盖面、吸引力、高质量上下功夫……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新发展。
起源于新疆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于东汉时传入中原,是古代西域与中原交流互动的生动见证。自1982年“达瓦孜”传人阿迪力首次赴内蒙古参加第二届运动会,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西南地区传统项目板鞋也承载着一段振奋人心的民族记忆。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百色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曾以板鞋训练士兵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如今,板鞋竞速这项既有竞技性又有趣味性的运动,仍考验着选手们在“同手同脚”状态下的团结和默契。
借助运动会这一大平台,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互鉴融通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为根源,融合多民族舞蹈创编而成的民族健身操,是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创新发展的鲜活实例。
8月,在海南琼中女足训练基地,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女足队对阵海南琼中女足队,书写跨越山海的友谊;
……
“同心畅享”系列活动正是紧扣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实践,一系列体育赛事与节庆活动、文化展演、非遗展示、旅游推介等有机结合,深度挖掘“体育+”的潜藏价值,超越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扩大了运动会的参与度和覆盖面,让更多各族群众加入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赛在即,目前,全国35个代表团相继成立,运动员们秣马厉兵,整装待发。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鸟巢体育馆,搏克项目的运动员正紧锣密鼓地训练;在相距2000多公里的上海,当地首次组建12人的队伍参加民族式摔跤4种跤式的比赛,希望通过比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民健康,传统体育项目不能缺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民族式摔跤、赛马、押加、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就被正式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舞狮、舞龙等项目也在全国广泛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体育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全国多地通过多种形式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跨越70余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推动运动项目的广泛普及,正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中华大地上,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相互激荡,奏响了澎湃激昂的壮美乐章。
在青藏高原,青海、西藏依托高原生态的独特优势,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高原特点、展现民族文化的赛事综合体;
在西南边陲,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步,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举办12届,带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在八桂大地,广西积极推广普及花炮、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秋千等体育项目,每年举办的“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吸引中外运动员共赴盛会……
放眼赛场之外,众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助力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赛马季、端午龙舟赛,一年热过一年;体育援疆工作成效显著,新疆群众的全民健身路径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村超”“村BA”火爆出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样本。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犹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折射了各地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气象。
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共同体,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在即,11月18日,抵达三亚的山西代表团成员对着镜头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本届运动会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参赛队伍、比赛项目和方式等方面都有一系列创新,如香港首次组团参赛、攀椰竞速首次列入竞赛项目等。围绕“团结奋斗、扬帆征程”这一主题,运动会必将唱响中华儿女携手奋进的新时代赞歌,必将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风貌。
同台竞技,共展奋发向前的新时代民族风貌;同台互鉴,共筑引领未来的新时代精神家园;同台携手,共谱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壮丽诗篇。
让我们共同期待,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近万名运动员和嘉宾齐聚南海之滨,共襄盛举;让我们共同祝愿,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各族人民共享民族团结的盛会,共赴群众体育的精彩!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