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书:双手开出求学路 一颗真心献杏坛-民族画报

               

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薪火相传画团结|杨绍书:双手开出求学路 一颗真心献杏坛 >> 正文

薪火相传画团结|杨绍书:双手开出求学路 一颗真心献杏坛

2024-09-30 民族画报记者 康梦婷 撰文摄影

编者按: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民族画报特别策划,讲述历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欢庆民族团结进步盛会,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组的最高处,有一栋20世纪70年代建的平房,这是乡村教师杨绍书教书生涯开始的地方,墙是泥巴垒的,发黑的茅草屋顶长了不少青苔。1976年,作为苗寨里的第一个初中生,由于家庭困难,杨绍书不得不辍学回家。回到家后,他发现寨子里孩子外出上学十分困难,便把自家堂屋腾了出来,为10多名孩子办了一个教学点。就这样,杨绍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当时年仅16岁的他,比班里的大娃娃大不了几岁。杨绍书回忆,当时教室很简陋:几块木板拼接刷上墨汁就是黑板,课桌是各家凑的长条板凳,学生按年龄段分了3个年级,一个年级上课时,其他两个年级只能背对讲台自习,条件非常艰苦。

杨绍书课后辅导学生作业。

1995年,杨绍书的教学点合并到如今的华山小学,杨绍书也成为华山小学的一名民办代课教师。学校的办学困难解决了,却难住了杨绍书和他的10多名学生。华山小学距离华岗三组4公里左右,只有一条崎岖小道,这条崎岖小道是杨绍书带着村民一刀一刀砍、一镐一镐凿出来的。崎岖小道途中有处凸起的山包,人称“船头山”,刨出的小路几乎与江面垂直,徒手攀爬极难,当地人用自制的“树钩”钩住头顶裸露的树根或石头缝才能往上爬。每至此处,杨绍书就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往上背,一个一个往下抱。为了确保安全,杨绍书会定期带上锄头和镰刀沿路除杂草、刨石梯、搭藤索。“秋季学期砍一次就可以,春季学期草木长得快,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砍一次。说不累是假的,习惯就好了,每学期开学的头10天走得还是恼火,腿肚子又酸又痛,但走半个月就又适应了。”

杨绍书护送腿部受伤的学生回家。

杨绍书把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山村的教育事业。在杨绍书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哈冲村民闯出了山门,在外找到了工作,回家盖起了新房。杨绍书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图名不图利,30多年的坚守,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学校各族师生亲如一家。

编辑 李琳 石薇 早蕾 康梦婷 高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