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尼玛:守护祖国边境的“活界碑”
编者按: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中央、国务院表彰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民族画报特别策划,讲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弘扬团结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只有骆驼刺顽强地生存着。年近80岁的尼玛老人,就像扎根在戈壁的骆驼刺一样,守护40多公里的边境线已有50余载,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边境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被称为守护祖国边境的“活界碑”。
1971年,年仅25岁的尼玛响应组织号召,背起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带着母亲和弟弟翻沙岭穿戈壁,在阿拉善右旗最北端的中蒙边境线“8号点”安下了家。1975年,一起戍边的同伴陆续搬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边防战士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尼玛却毅然写下入党申请书,坚定地留了下来。荒凉的无人区,寂静的“8号点”,尼玛是“连长”,儿子是“小兵”,边放牧边巡边,二人相依相伴。
戍边生活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尼玛常年独自背着枪,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巡逻。夏天,这里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她的嘴唇上经常是一道道血口子,皮肤因久经风吹日晒而干裂黝黑。即便是极端恶劣天气,她始终坚持巡逻,数次与死神擦肩。一次母子俩巡边突遇沙尘暴,躲在卧着的骆驼身后才逃过一劫。
边防线上,除了边防连队之外,没有一户人家。边防连队的新兵刚分配到连队,恶劣的环境、枯燥的训练、艰苦的巡逻、饮食的不习惯,让初来乍到的小战士们偷偷地抹眼泪。尼玛经常让儿子带战士们到家里,给他们煮手抓肉、缝补衣服、做奶酪和奶皮等,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着战士们。边防战士亲切地称她为“尼玛额吉”(额吉意为母亲)。
为国守边,代代相传。尼玛说:“党和国家让我来守边,我就要一直守下去。”儿子哈达布也成了一名巡边员。2023年,孙子宝泉放弃留在巴彦浩特镇工作生活的机会,成为塔木素边防派出所的辅警,接过了奶奶和父亲手中的巡边“接力棒”,成为一名新时代守边人。
如今,尼玛家既是“居边戍边堡垒户”,也是“驼乡红十字应急救护站”“爱国戍边教育基地”……在尼玛老人事迹的感召下,阿拉善右旗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先后组建 “边防驼运排”、女子护边队,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加入守边戍边行动中,与尼玛老人共同守护着祖国北疆。
尼玛用半个世纪的人生兑现了她“一诺如山”的坚守,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面安全稳定的屏障,在大漠戈壁中竖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本文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编辑 娘吉加 胡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