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别迭里烽燧:中国万里长城最西烽 >> 正文

别迭里烽燧:中国万里长城最西烽

2024-09-26 民族画报记者 特木尔巴根 撰文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建筑。1987年12月,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蕴藏着两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长城除了城墙、关城、烽燧等自身的建筑布局之外,还有绚丽多彩的边塞、长城诗词,更有数不尽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在长城的上空灿若星河。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城西40公里的广阔戈壁上,矗立着残高7.3米的别迭里烽燧。别迭里山口,是扼守天山南北别迭里古道的咽喉要地,汉西域都护府和唐安西都护府先后在此建立军事设施和烽燧,无数战士在此守护边疆、保家卫国。同时,该山口也是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要驿站。

乌什别迭里烽燧遗址,距中吉边境山口有45公里。

乌什别迭里烽燧附近的古代遗址。

烽燧呈梯形状,底部南北长12.7米,东西宽9.8米;顶部南北长7.5米,东西宽3.5米;燧体残高7.3米。

在别迭里烽燧前的柱状石碑端刻着一组数字–652927353201120001-1,这是别迭里烽燧的“身份证号”。652927是地域码,65代表新疆,29代表阿克苏,27代表乌什县,3553201是类别码代表烽火台,12是时代码代表唐代,0001是顺序码代表第一段长城,-1是乌什第一段。

别迭里烽燧,始建于东汉,第二次修筑为唐代年间。它耸立在中国西部边陲,经历了曾经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是两千多年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维护边疆稳定、守家卫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见证。2000多年来,张骞、玄奘、李白等无数使者、商旅、历史名人穿越大漠戈壁,行走在绿洲之间,经别迭里山口前往中亚沟通贸易、传递文明,构成了古丝绸之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国家认定的新疆境内的长城资源共计212处,东西绵延2000余公里。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新疆的长城资源遗存几乎没有连续性的墙体。其突出特征是依线设点,即在新疆境内的丝绸路沿线及军事要地附近修建众多的防御设施,构筑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防御建筑,总体形成了以城镇为重心,以烽燧为基点连接的中西交通护卫防线。它们和内地长城的军事用途一样,保护着边疆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

边防战士在乌什别迭里烽燧遗址界碑附近向国旗庄严宣誓。(阿克苏党委宣传部 供图)

“十四五”时期,新疆重点推进1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2022年,乌什县依托别迭里烽燧是重要的长城遗址,建立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占地总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别迭里烽燧遗址附近的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县城内的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馆两部分。2023年4月,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开放。

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走进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张骞出使西域、陈汤击杀匈奴、玄奘西行取经……一座座雕塑、一面面浮雕、一首首诗词,默默讲述着沧桑历史。

公园内的《陈汤矫诏平匈奴》主题雕塑。

讲解员在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馆前讲解烽燧历史。

建成后的乌什别迭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馆已成为乌什县文化地标建筑,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使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受到浸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共文化平台。

其力木格 胡琪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