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新征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侧记
1936年5月1日,越过雅哈雪山的红军部队进驻中甸县城(今香格里拉市),召开“中甸会议”确立七条政治纪律,强调“为实现北上会师目标,必须注重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
在中甸期间,红二、六军团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不惊扰藏民群众,进入中甸县城的红军大部队就驻扎在拉咱坝水草地。当时正值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当地老人回忆,“许多红军战士被冻伤,有的战士被冻僵牺牲了。”
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各族百姓纷纷主动为红军背水、磨青稞,缝补衣服,安排食宿。经过短暂休整,红二、六军团做好了充分准备,再次高举起抗日旗帜,兵分两路,继续北上。5月28日,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内,迪庆州格桑花小小讲解员讲述着这段感人的历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各族群众。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此次主题文化活动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致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之美誉,中华服饰文化绚烂多彩、博大精深。数千年来,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各民族在服饰上一直在相互学习借鉴,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实证。5月28日,迪庆维西县塔城镇神川广场上,一场别具风格的田野服装秀正在上演,当地普通群众身着汉、傈僳、纳西、藏、白、彝、普米、独龙、怒等民族传统服饰轮番登场,并共同跳起了傈僳族传统舞蹈“阿尺木刮”,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轮美奂。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青花瓷之于江西景德镇,黑陶则以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最具盛名。尼西黑陶以当地独有土陶为原料由10余道全手工传统工序制成。5月29日,当各族群众走入尼西乡汤满村黑陶传习中心,立即就被那黑如漆、亮如镜的尼西黑陶深深吸引。犹如从历史中走出的尼西黑陶,如今成了“聚宝盆”,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
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在体育竞技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已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共乐的重要活动,成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
今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7月8日至13日,马上项目比赛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举行。国家通过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带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不仅国家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城镇,各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赛事也是如火如荼。5月29日,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的民族团结村运会,把此次主题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赛马、弩弓、射箭、拔河、抢凳子、滚筒、押加(大象拔河)、打弹弓、“抓特策”(捡牛粪)、“波池纠”(抓石头)、跳格子、推铁圈等项目趣味十足,各族参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围观村民的加油呐喊声响彻云霄,手提着鸡鸭这些特殊奖品的获胜选手们更是难掩那质朴而幸福的笑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民族工作,多次到民族地区视察调研,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各民族群众在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共享着新时代发展的成果。
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是民族地区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2023年11月26日,丽香铁路正式通车运营,穿越汉族、藏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白族等民族聚居地,结束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不通铁路的历史,成为了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致富路,成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路,成为了各族儿女“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的爱国路。
5月29日,从迪庆开往丽江的C598动车正在丽香铁路上急速飞驰。忽然间,一群各族歌手、乐手涌入车厢,《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北京喜讯传边疆》《三杯酒》《飞旋的香巴拉》《今天我们在一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歌曲在车厢中响起,“最炫民族风”歌舞联欢以“快闪”呈现。乘客们从安安静静地聆听欣赏,到不由自主地随之哼唱,逐渐融入了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海洋。
经过她多年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至今,已有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学。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那满身患病的瘦弱身躯里,蕴含着坚韧有力的中国精神。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领奖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俯身向坐在轮椅上的张桂梅郑重颁授奖章。“保重身体!”总书记关切地说。总书记为她的事迹点赞:“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
2024年5月30日,弘扬张桂梅榜样力量活动在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此次主题文化活动出现了最感人的一幕。“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在各族学生的齐声吟诵中,伟大的中国精神宛如涓涓细流润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以张桂梅为代表的中国榜样们,他们身上的中国精神持续丰富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称为香巴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这里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1936年,当红军由此离开继续北上抗日,这里就成了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新时代的中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
潘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