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正文

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09-18 民族画报记者 董梅 摄影报道

近年来,四川省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打造出一批风光秀美、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四川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

“九鼎山下,蚕丛故里,凤凰涅槃……”伴随声音洪亮的开场白,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开城仪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聚集在城楼下,观看这场独具特色的庄严仪式。如今,中国古羌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景区,自2013年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0万人次。

中国古羌城景区。

绣娘们利用闲暇时间绣羌绣。

从中国古羌城出发,记者来到了茂县坪头村。近年来,坪头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创新“党建+旅游”发展模式,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避暑养生、采摘体验为特色的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强党建促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的新途径。避暑休闲游高峰期间,全村每年创收大约3000余万元,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坪头村成立阿坝州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探索“支部+中心+农户”的新模式。

坪头村村民用舞蹈迎接游客。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影)

在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穿村而过的溪流构成了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丘地村以“牦牛养殖规模化、水电开发股份化、旅游服务产业化”为发展思路,重点念好兴办集体牧场、投资水电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三本经”,创造了理县深沟跨越发展的“丘地经验”。2019年,丘地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202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00元,村集体资产达2000余万元。“大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看着家乡的变化,返乡创业的古扎、刘玉夫妇激动地说。

古扎、刘玉夫妇。

丘地村村民在街边织花腰带。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在四川并非个例。近年来,四川投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资金1000万元,为阿坝州理县杂谷脑镇官田村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民族类专项资金的整合撬动作用,积极打造冰糖心苹果、青红脆李、牦牛系列制品等农牧产品品牌;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通过推动以大熊猫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荒山”到“青山”再到“金山”的转变;雅安市石棉县孟获村因地制宜打造了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避暑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孟获城景区,村民通过房屋租赁、经营餐饮民宿、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官田村打造的特色民宿。

孟获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欧健整理客房。

行走在龙苍沟镇的万年村,熊猫元素随处可见。

孟获村错落有致的民居。(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影)

四川省扎实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文化内涵、推出精品线路、创新文旅业态、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示范基地,落实四川文旅英才培养项目、实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行动等,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潘璇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