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他是中国警界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7000余件物证无一差错 >> 正文

他是中国警界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7000余件物证无一差错

2022-02-02 民族画报记者 郑英 撰文

崔道植在用显微镜做痕迹检验。

他是一个传奇,屡破惊天大案,检验痕迹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被誉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他是一面旗帜,对党无限忠诚、竭诚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就是崔道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至今88岁仍忘我工作,书写了中国刑警的报国传奇。

报答党恩,擎起一生奋斗力量

“报答党恩”是崔道植在接受采访时重复最多的话。“对我而言,党就是我的母亲。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是我一生的精神动力。”这份坚定信仰,擎起了他一生奋斗的力量。

崔道植1934年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市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6岁时成了孤儿。“小时候我上学的学费,都是政府助学金资助的,是党养育、培养了我。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崔道植深情地说。

2021年7月20日,崔道植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分享他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

17岁参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崔道植从部队转业至黑龙江省公安厅,开始与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结缘。那时,我国的公安刑事技术专业刚刚起步,崔道植开始了艰苦的拓荒:没有实验室,就在家里干;没有零件,就自己制;没有参照,就自己造……“组织上花费这么大精力培养我,我一定要把知识学好,用工作报答党和国家。”青年崔道植满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走上了刑侦岗位,一干就是67年。

崔道植在编写痕迹鉴定书。

1981年,崔道植在讲解牙痕检验课程。

1993年,崔道植(左一)在法国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从警以来,经他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有1200余起,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超过7000件,平均每3天上交一份报告,无一例差错,创造了痕迹检验传奇纪录。

2021年6月29日,崔道植获颁“七一勋章”,成为全国公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位耄耋老人穿着八九式老警服来现场领奖,他满头银发,腰杆笔挺,迈着矫健的步伐。崔道植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工作,却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我受之有愧啊。这枚沉甸甸的奖章不仅是颁发给我个人的,这份荣耀也属于全国200万公安民警,我只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分子。”

2021年6月29日,崔道植获颁“七一勋章”,成为全国公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影)

守望正义,把“细致”做到极致

看痕知枪、观弹识人,在射击弹壳与弹头中辨别各种纤如发丝的痕迹,是崔道植的“独门绝技”。崔道植说:“为了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就得把‘细致’二字做到极致。”往往微小的痕迹都可能成为破案的重大线索。“白宝山案”“张书海案”……他用“铁证如山”,一次又一次维护社会公道,守卫公平正义。

除了磨人的“细致”,还有恼人的“困难”。崔道植说:“那时没有枪弹自动识别系统,全靠人工操作,比如一把手枪膛线磨损严重,弹壳弹头上留下的痕迹也会有所不同,要搞清两者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试验。”他曾用一把手枪击发3000枚子弹,然后一枚一枚照相,一一比对,记录下痕迹变化的规律。

射击场上的崔道植。

这些年,崔道植带头攻克多项科研难题,他主持研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等,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他研发的用铝箔胶带复制弹头膛线痕迹的制作方法和弹头膛线痕迹展平器本可以申请专利,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可他却担心会限制其他同行应用这个技术,主动放弃了专利权。

退休后的崔道植依旧忙碌在刑侦一线。2020年,黑龙江省命案积案指纹会战中,崔道植带着眼伤工作三天两夜,通过比对70余起疑难命案现场指纹,破获了多起案件;2021年,基层公安机关给崔道植传来一枚变形指纹,崔道植连续工作九天九夜,最终成功比对出八个可以定罪的证据特征,成为定案铁证。

崔道植(左)与青年刑事技术民警交流。

“物证送到我这里时,基本上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如果我不能攻破难题,就会有人含泪蒙冤、有人逍遥法外,为了真相,我辛苦一点又如何?”崔道植说。

传承信仰,不负新时代使命

在崔道植的影响下,他的3个儿子都踏上了从警之路,这个朝鲜族家庭走出两代人民警察。小儿子崔英滨更是继承父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工作。

在儿子们眼中,崔道植是一个严父,他把对党无限忠诚的信仰,根植于自己的家庭,打造了与一般家庭不同的“警察家风”。

“崔道植,是我的父亲,更是我的老师。这些年,父亲对我的影响,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外,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他的影响下,我养成了认真、细致、不怕苦、不服输的工作作风。”崔英滨循着父亲的脚步,感受着父亲的坚实力量。

崔道植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特别是两年前去世的妻子金玉伊。2011年起,金玉伊出现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唯一记得的是“上省公安厅,找崔道植,搞枪弹检验”。金玉伊残存的记忆背后,是崔道植几十年职业生涯中,高频率、高强度工作的写照。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级给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热爱的,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青年崔道植在入党申请书上是这样写的,随后的岁月里他也是这样做的。尽管已88岁高龄,崔道植依然做到:“只要国家需要,召必回、召即到!”如今的崔道植,工作之余忙于整理资料,他要把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结集成册,留给年轻一代。

崔道植用70年如一日的“无我”精神,定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他是平凡的英雄,共和国的功臣,民族团结的楷模,更是一面引领人们奋进的红色旗帜。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黑龙江省公安厅提供)

胡琪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