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搭乘“东数西算”巨轮遨游数字蓝海——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数字产业发展 >> 正文

搭乘“东数西算”巨轮遨游数字蓝海——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数字产业发展

2022-12-09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化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数据和算力,正在成为像水、电一样的生产力要素,影响“国运”关键。“数”指“数据”,“算”即是“算力”,“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推进“东数西算”正当其时。民族地区将搭乘“东数西算”工程的巨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遨游数字蓝海,走上绿色节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市风光数据概念图。(视觉中国 供图)

“东数西算”: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9日至11日举行,本届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5.4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9.6%,增速居世界第一。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算力”提出迫切需求,北京、上海等东部地区大力建设数据中心,但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凸显。

2021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筹划,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影)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是目前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辐射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省份和地区,是“东数西算”的一个生动案例。(视觉中国 供图)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作为中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围绕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庆阳集群、中卫集群。其中,半数集群位于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

“东数西算”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又一个优化资源布局,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国家级超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东数西算”从全国一体化布局,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优势,对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南贵北乌西中卫”:搭乘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高速列车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搭乘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中国数谷”贵阳、“草原云谷”乌兰察布、“云天中卫”等新晋城市在民族地区冉冉升起,在西部地区构建了“南贵北乌西中卫”的数据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0年6月,参观者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城市大脑”食品安全展示区参观。(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影)

国内知名的中立云服务商 UCloud 优刻得的首个自建自营的园区级云计算中心位于乌兰察布集宁区,并于 2021 年 9 月建成投入使用。图为优刻得工作人员查看运维数据。(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 供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大数据产业起步于 2013 年。中卫市凭借“前店后厂”的创新模式,规划建设了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计算产业基地,成为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产业的“明星城市”。目前,中卫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双中心”城市(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

以“绿色发展·数据共享”为主题的 2021 云天大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举办。图为 2021 云天大会圆桌论坛现场。(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影)

因数字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发展潜力雄厚,贵州省贵安市被誉为“中国数谷”。贵州立足气候、电力、地形地貌等优势,自2014年起,把大数据产业作为赶超的路径,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大数据产业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三级跳”。如今已有50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不乏华为、苹果、阿里巴巴、联想等企业,目前投入运营及在建大型数据中心达25个。2021年贵安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和集宁大数据产业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继续擦亮“草原云谷”品牌。和林格尔新区自2011年成功引进了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和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项目之后,便把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高新产业的主攻方向。目前,和林格尔新区吸引了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浪潮等200多家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乌兰察布市依托首都1小时经济圈、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节点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加速推进数据中心、服务外包以及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目前已签约落地17个数据中心企业,共计26个数据中心项目(其中1个超算中心),总投资约为732.1亿元,服务器规模约419.1万台,大数据产业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蒙古族老人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体验VR 眼镜带来的互动感觉。(视觉中国 供图)
“数字经济”:助推民族地区融入国家发展新格局

“东数西算”战略工程的实施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全面繁荣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东数西算”工程涉及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数据流引领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有助于打通中国东西部数字产业的大动脉。截至2022年4月,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3万亿元。

大数据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民族地区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广泛渗透于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等方方面面,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西藏林芝市通过“大数据 + 特色乡村游”,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业,实施包括大数据平台、视频汇总平台、家庭旅馆预订平台、农牧产品展销平台、H5导览平台等软件开发的“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信息化”项目建设,惠及20个旅游示范村300个家庭旅馆。2021年,林芝市各类旅游业主体累计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2.75万人,实现旅游转移就业收入9636万元。

2019年4月19日,参展商展示智能机器人。当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智慧生活应用博览会(智博会)在昆明开幕。(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影)

南宁市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同时还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图为中国东盟经贸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各口岸申报单量。(本刊记者 央金 摄影)

2022年7月14日,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在青海省海东市启动运营。(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影)

“数”融百业,“智”兴万物。大数据与民族地区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民族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5G+、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运用在农牧业、工业、交通、教育、健康医疗、文化产业、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慧大棚、远程医疗、智慧边境……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为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当前,数字经济产业正在成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民族地区要立足能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融合与升级,巩固优势产业,布局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新格局,迈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力木格 早蕾 编辑 卢旭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