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张天彤:呼唤草原与森林深处的文化记忆 >> 正文

张天彤:呼唤草原与森林深处的文化记忆

2021-05-06 民族画报记者 鹰鸽 撰文摄影

张天彤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一名教授。她从事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多年,至今已培养汉、蒙古、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回等民族的10余名硕士、博士,为民族音乐研究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她能深情演唱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蒙古等民族的民歌,也能跟着民族小调翩翩起舞;她会盘腿坐在老乡家的土炕上,与各族群众共话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她的学术导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充满激情、生动活泼,让观众能够在音乐会中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近20年来,她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田野调查,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学术研究,通过策划举办音乐会、研讨会、展演等活态形式,将北方民族传统音乐“搬”上高校舞台,加强“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与高校师生之间的合作,以独特的方式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科研联合党支部书记张天彤教授担任学术导聆。(鹰鸽 摄影)

张天彤与各族学生和文化工作者们。(鹰鸽 摄影)

2002年,张天彤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留校后做图书馆特色馆藏工作,负责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资料。谈及北方民族音乐研究初心,张天彤说:“2005年8月,我跟着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老师去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参加‘全国首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之后,对北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间,赵宋光老师嘱咐张天彤说:“内蒙古的3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音乐研究亟待关注。”就是这一场会议和这一句话,让张天彤踏上了保护与研究北方民族音乐之路。

2007年,张天彤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研究确定为博士论文选题。在查阅大量达斡尔族历史和音乐艺术重要文献过程中,她被达斡尔族的历史深深感动。“1000余人,3000多公里,14个月,屯田永驻。我领略了达斡尔族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也看到了这个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她说,这一次震撼足以让她用所有敏感的触角关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以及其他人口较少民族濒危音乐,并全力以赴、矢志不移。

1999年,张天彤(后排右二)与她的硕士生导师谢嘉幸(后排左三)、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斯琴朝克图(后排右三)在内蒙古调研。

2005年,张天彤(右)与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在内蒙古调研。

张天彤(中)与博士生导师樊祖荫(左一)在新疆塔城地区采访达斡尔族音乐家甲子。

在这条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北方民族传统音乐的道路上,张天彤如痴似醉。她带着学生做了大量田野调查,采访了千余人次,抢救性记录了达斡尔族4个方言区传统歌舞、鄂伦春族居住地区12条河流域的民歌和鄂温克族3个部落民歌共计600余首,加上口述访谈累计完成影像拍摄300余小时。张天彤说,这些珍贵的大量影像资料,经过反复校对和整理后,将收录在《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中,保存于国家级档案里。

张天彤(右三)带领学生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访锡伯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佟李美(左二)。

张天彤(右二)带领学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采访达斡尔乌春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斯芹挂(左二)。

张天彤(前排右二)带领学生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采访满族民间艺人康严和。

张天彤(右二)带领学生在新疆塔城地区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采访达斡尔族歌手蔡玉萍(中)。

张天彤不顾有孕的身体在呼伦贝尔草原采风,举办“呼伦贝尔在呼唤”“草原礼赞”等学术音乐会,半年的哺乳期一结束就投身到搜集、保护工作中。由于疲劳过度,张天彤身患重疾。在经历手术、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后,她又带着汤药开展抢救性录制工作。张天彤对传统音乐保护的紧迫感无比强烈,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如今已成为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的现实问题。那些老艺人如同一座座博物馆,每一个人的逝去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笔损失……”张天彤的话语中有痛惜,更有执着。张天彤说:“每逢寒暑假,到民族地区采风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到那样的地方,不但可以‘洗胃’‘洗肺’,更可以‘洗心’。每一次的田野调查、每一次的访谈,对我而言都是一次追问生活、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

近几年,张天彤出版专著1部,参著和主编著作、文集8部,发表近50篇学术论文,独立或合作完成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的重大项目。其专著《变迁与坚守——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是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她还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和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的理事等学术职务。

张天彤还擅长将自己对北方民族传统艺术的调查、研究与思考进行活态传播,让更多的人对其有所了解。2013年以来,张天彤采用现场学术导聆和歌舞展演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多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张天彤(左)组织策划“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邀请多位民间艺人在中国音乐学院和国家大剧院出演。图为现场采访民间艺人沃金柱。(鹰鸽  摄影)

2013年张天彤策划主持举办“四方言区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张天彤(左)组织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民歌展演”。图为张天彤现场采访锡伯族“非遗”工作者文小龙。(龚福宁 摄影)

张天彤(前排左一)策划鄂温克族歌唱家乌日娜独唱音乐会,并担任学术导聆。

张天彤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学者,还是一位爱心人士。10多年的田野调查过程中,每逢遇到身患重疾的民间艺人、孤儿,她都会慷慨解囊,无私帮助……这么多年,她到底帮过多少人,自己都记不清了。一年又一年,张天彤不断付出也不断收获,有达斡尔族大娘抱住她喊“达斡尔姑娘”,有鄂温克族、锡伯族老人向她竖起大拇指,有蒙古族年长艺人亲切称她为“小老妹儿”……获得爱的回声,张天彤的内心也是满满的感动和鼓舞。

张天彤(左一)与帮助过的小朋友鄂丽思(左二)。

张天彤感慨道:“作为学者,除了做好研究工作外,还应该有担当意识,要把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行、应用和传播,既当好传统音乐的发现者、保护者和研究者,更要当好传承者、发展者和传播者。”

张天彤(右三)教授与 2018届毕业生。

(内容来源于《民族画报》蒙古文版2021年第4期,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天彤提供。)

卢旭  胡琪(见习)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