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及占总人口比重分别居全国第二、第四和第五位。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的贫困人口、贫困面积、贫困程度都曾创下了全国之最。立足省情,贵州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过程中,坚持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取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立足资源禀赋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各族百姓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更加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行走在贵州大地,中寨镇的茶产业、木黄镇的食用菌产业、罗甸县的康养产业,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促进团结的生动实践。
中寨镇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地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为主,收益微薄。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运达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镇里广泛宣传,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用最短的时间将茶苗全部栽种完毕。一株株肩负扶贫使命的茶苗,开始书写中寨镇的“致富经”。
清晨的中寨镇青山连绵、云雾缭绕,茶园里散发出沁人心扉的清香。如今,在浙江省安吉县的帮扶下,“白叶一号”已在中寨镇多个村子“安家”,朝气蓬勃的茶产业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站在海拔1300多米的中寨茶海祥云顶山巅,“白叶一号”茶叶基地尽收眼底:像是一片绿色海洋的茶园里,茶苗葱翠欲滴、长势正旺。“在现有的‘白叶一号’茶园基地的基础上,我们又新扩建了上千亩茶园,由专业合作社对茶园进行统一管护、统一收购,提高茶园产出效率,村民们既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又能参与茶园管护,更能通过采摘茶青获得可观的收入。现在收来的茶青,都会在当天加工成成品,销往浙江、江苏一带,上市后非常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中寨镇镇长周应学告诉记者。中寨镇以发展“白叶一号”为契机,在全镇迅速兴起茶产业发展热潮,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茶园基地。目前,中寨镇茶叶种植覆盖11个村,面积达10500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地的茶山上,记者遇到了正在茶园除草的村民何玉霞。55岁的她平日里需要照顾几个孙子上学,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后,她就来茶山务工。“家里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亩地一年租金收入200元。我每天在茶园里干活,务工费一天100元,一个月有3000元收入。”何玉霞高兴地说。
中寨镇依托“白叶一号”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据了解,自获赠扶贫茶苗以来,“白叶一号”所覆盖的3个村共有1582人直接参与茶园除草、整地、施肥等管护工作,仅务工一项,群众就得到了25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茶集团在技术和销售方面提供了支持。白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特别是炒制工艺不易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向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捐赠了31套白茶成套机械炒制设备;浙茶集团成立了沿河洲州茶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打造产销全产业链,助推志强村实现经济“腾飞”。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党恩。“白叶一号”激发起中寨镇人一股自立自强的力量,这是中寨镇干部、茶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村民们的共同感受。“我们不仅要让这些茶苗早日长成群众的‘摇钱树’,还要让‘白叶一号’茶基地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感恩奋进的教育基地、先富带后富的样本展示基地、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基地。”周应学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中寨镇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茶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做好管护以及市场营运,绘就美丽生动的乡村画卷。
康梦婷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