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持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走在前列
浙江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也是城市民族工作大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浙江既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维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贡献,又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浙江省民族工作。近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推动浙江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6月27日,“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计划进校园”暨“浙里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传播基地、“浙里石榴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驿站揭牌仪式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会上,师生代表用宣讲、朗诵、歌唱等形式,诠释炽热的民族情、爱国志,表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大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浙里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传播基地的成立,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的力量。2021年,浙江省民宗委制订出台《关于开展“浙里石榴红”品牌培育工作的意见》,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省奋斗目标,以“浙里石榴红”为主题,开展“五百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百个“石榴红”家园、百个“石榴红”驿站、百个“石榴红”工作室、百个“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百个“石榴红”宣讲团,形成了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浙里石榴红”集群效应。
浙江率先开展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民族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浙江省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87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近2倍,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名列全国120个自治县(旗)第一方阵。大均乡地处景宁畲族自治县西南部,有1100多年历史,民族特色和生态优势是它的两张“金名片”。作为首批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大均乡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努力打造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三美融合”。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大均乡立足本地发展,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生态产业升级发展。曾经,山水阻隔是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障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大均乡着力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生态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为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大均乡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成功与企业建立合作,借助山海协作桥梁,积极对接省发改委与结对帮扶乡镇开展交流互访,推动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作为城市民族工作大省,浙江不断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做法、新经验,大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实践创新,着力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努力让各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我是个体工商户,想咨询工会医疗保险的事。退休职工是130元一年,失业人员是60元一年,那个体工商户呢?”上午9点多,达斡尔族群众张红娃来到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办理工会医疗互助保险。这个为各民族群众服务的“微窗口”不仅能办理医疗保险,还能办理户口迁移登记咨询、生育抚养、子女入学、居家养老等8大类27项民生事项,而这正是北仑推行多年的“四微”工作法的一个缩影。除了微窗口,还有微组织、微热线、微平台,这些平台架构还能为各民族同胞切实解决就业创业、素质提升、交流交融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有了微窗口,办事更便捷了,这是非常细心地在为我们着想。”张红娃说。目前浙江省已建立800余个“四微”载体,典型经验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交流。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民族一家亲,同心齐追梦。浙江各族群众将坚决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 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浙江样板”,共创美好未来。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稿)
康梦婷 实习生 刘芊芊 陈可欣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