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白晶莹:带领困难群众“绣”出美好生活 >> 正文

白晶莹:带领困难群众“绣”出美好生活

2022-07-18 民族画报记者 鹰鸽 撰文摄影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58岁的白晶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面对这份荣誉,白晶莹激动地说,这是她和科右中旗2.6万名妇女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白晶莹(左)手把手向刺绣培训班学员传授技艺。(国军 摄影)

2016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的白晶莹成为该旗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心灵手巧的她用纤细的绣花针和五彩的丝线,凭着一手传神的刺绣技艺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带领贫困妇女群众通过蒙古族刺绣技艺脱贫奔小康。

“我的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小时候,我经常陪着妈妈在油灯下做手工活。近几年来,巾帼扶贫项目的实施让我看到了传承发展刺绣技艺的契机。”白晶莹说。2016年,科右中旗推出了一系列扶贫项目,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白晶莹积极响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倡导将“建档立卡户”与“刺绣脱贫”联系在一起,带领草原姐妹因地制宜找到了一条精准脱贫之路,培育了一支技术精湛的绣娘团队,探索出一套产业运营模式。

白晶莹(右)介绍蒙古族刺绣产品。

为了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化发展,年过半百的她深入嘎查(村),手把手教授当地的贫困妇女学刺绣。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刺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在白晶莹的悉心指导下,300多名妇女迅速成长为手艺娴熟的绣娘,被派往各个旗县传授蒙绣技艺。每逢农忙时节,妇女没办法集中学习,白晶莹便利用工作日的早晚休息时间和双休、节假日下乡入户培训,并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

“一个小片服饰花纹,绣三天能挣100多元,一个月下来赚2000元没问题。”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乡)道兰毛杜嘎查60岁的一级绣娘王秀莲说。她和老伴体弱多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去只能靠低保补助维持生计。2017年8月,她参加了白晶莹组织的第一期蒙古族刺绣扶贫培训班,生活从此变了样。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金星嘎查脱贫户赵桂霞也是刺绣脱贫的受益者,她高兴地说:“我开始学得简单,绣10元一朵的花,后期技术提高了,能绣1000多元的大作品,一年收入1万多元。”

2019年4月,科右中旗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2.6万名妇女中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绣工人均累计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白晶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带领大家钻研技艺,开创新品。”绣品打开了销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给绣娘和她们的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科右中旗刺绣产品远销多地。图为工作人员接收外地订单。(温双英 摄影)

白晶莹和绣娘们的刺绣产品在网络平台畅销。

作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发起者、传承者和弘扬者,白晶莹坚信自己走对了路。几年下来,她的足迹遍布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173个嘎查,并设立了51个产业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工16000人次。

如今,作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深感责任重大。她说:“我们一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各族群众的技艺培训中,让大家在共同致富的路上真切感到谁也离不开谁。”下一步,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计划培养百名大学生创业就业,进一步带动群众参与刺绣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携手致富、共谋发展。

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的大学生为刺绣产品代言。

刺绣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蕴含着脱贫致富之道。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双勤劳灵巧的手,既能够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又能够传承蒙古族刺绣技艺。如今,过上小康生活的妇女们,在白晶莹的带领下,为乡村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群众“绣”出幸福生活。

白晶莹长26米的刺绣作品被当作刺绣培训班的“教科书”。

康梦婷 其力木格 编辑 胡琪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