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实施“三项计划”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实施“三项计划”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2-06-24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共同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简称“三项计划”),以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1年,国家民委举办了西藏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图为夏令营营员们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参观交流。(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二中新疆班与马鞍山江东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粽’是情”迎端午活动。(安徽省民委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三项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和抓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沿途景观带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标识“廊道”。图为芒市民族团结广场宣传标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宗局 供图)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旨在推动东西部各族群众双向就业创业扩量提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主要任务是鼓励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营造互嵌式社区环境,加大移民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实现各族群众搬迁后在家门口就业。图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 供图)
2020年2月,135名柯尔克孜族职工坐上复工复产的包机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返回江苏省无锡市工作。(无锡市民宗局 供图)

2021年,部分东部沿海省份积极探索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具体举措。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积极参与,共同实施“红石榴就业行动”,吸纳更多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来江苏经商务工,走在了全国前列,积累了宝贵经验。广西桂林市通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实做精服务管理,打造了党委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民族团结连心桥,推出就业就学、医疗社保、租房租赁等便民举措,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职业培训、就业居住、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和困难,使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均等化待遇和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图为2022年5月,阿尔山市温泉街道开展“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暨民族政策宣传月文艺汇演系列活动。(兴安盟民委 供图)
2021年,江苏新日公司新疆员工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无锡市民宗局 供图)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社区组织母亲节厨艺大比拼活动。(安徽省民委 供图)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拉瓦尔·阿布力克木夫妇在安徽省合肥市创办了艾力口腔门诊。(安徽省民委 供图)
2022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钟山区和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三省四地“红石榴就业行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无锡市民宗局 供图)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旨在围绕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努力把各族青少年培养成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是开展各族青少年冬(夏)令营主题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活动。

2021年,国家民委举办了西藏各族青少年夏令营,45名来自西藏农牧民家庭的青少年来到北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藏文化博物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北汽越野车工厂等场所,游览了故宫、天安门广场等名胜古迹,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走进北京家庭、走进中学,体验北京生活,与同龄人深度交流。此次夏令营交流活动为深化各族青少年交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交流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探索了宝贵经验。2022年,江苏无锡市与新疆阿合奇县坚持举办青暖童心“大手拉小手”关爱活动,以特色校本课程——画信为桥梁,通过云直播等形式不断增进两地青少年的情谊。湖北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与新疆博乐市第一小学的师生围绕“同游博物馆”主题相聚“云端”,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对中华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2021年,国家民委在北京举办了西藏各族青少年夏令营,45名来自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家庭的青少年来到北京。图为夏令营开营仪式。(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西藏各族青少年夏令营的营员们与北京的学生一起分享生活和学习体会。(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2021年,西藏各族青少年夏令营的营员们前往西藏文化博物馆参观“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图为营员们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展区参观。(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自2021年起,湖北省启动了深化鄂博百校结对工作。图为5月27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与新疆博乐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主题为“汉博一家亲,同游博物馆”的线上活动,相互讲述湖北与新疆两地的文物故事。(武汉市民宗委 供图)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旨在推动东西部各族群众跨区域旅游扩量提质,以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由文旅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旅游注入新内涵、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线,依托军垦博物馆重点打造一条民族团结文化旅游线路。图为在五家渠市博物馆内展出的大型雕塑《军垦魂》。(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影)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嘎拉村被誉为“林芝桃花第一村”。图为游客在嘎拉村桃树下唱歌。(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影)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通过打造同心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宣传教育等,增进各民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同心”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为芒市风平镇介桃村的同心广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宗局 供图)

2021年,国家民委在内蒙古兴安盟、云南德宏、西藏林芝、新疆五家渠四地开展试点,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景区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精品线路,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创造新机遇,也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著名旅游景区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升景区文化活动的中华文化内涵,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图为2022年央视新春直播“象鼻山下赶大圩 热热闹闹庆新春”系列活动在桂林市象鼻山景区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 供图)

各部门相继印发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将适时召开推进会,着力培树一批示范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稳扎稳打、务求实效,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成效,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 供稿)

石薇  编辑 卢旭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