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betway雷竞技下载 > 建设国家公园 打造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 正文

建设国家公园 打造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2022-06-23 民族画报记者 娘吉加 撰文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新阶段。建设国家公园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对于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让我国开启了自然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图为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视觉中国、五指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国家公园体制,了解国家多措并举守护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切实行动,呈现美丽中国的生态良好之美、绿色发展之美、世代传承之美、和谐共生之美。

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守护最美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谋划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国家公园、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怎样建设国家公园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科学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位于四川省荥经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视觉中国 供图)
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联合相关部门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展开调查。图为调查人员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热带雨林中观测、拍摄海南长臂猿。(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影)
四川省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契机,发挥其“伞护效应”,保护好与大熊猫具备高度伴生性的川金丝猴、雪豹等珍稀物种,保护好栖息地环境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图为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川金丝猴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吉林省珲春市林业局巡护队的巡护员,每天都要徒步几公里完成巡护工作。他们不仅要清理非法捕猎设备,还要寻找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留下的踪迹。图为巡护员调试监测相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影)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执法队利用红外监控相机、无人机等,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图为公园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护。(新华社发 陈颖 摄影)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园区内每户有1名生态管护员。图为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约古宗列曲附近,生态管护员驾驶摩托车巡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绥阳管理局暖泉河林场,海拔700多米,是公园的核心区域。这里山高林密,绿荫匝地,中俄界河瑚布图河静静流淌,是野生动物绝佳的栖息地。(视觉中国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落地生根,开启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新征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多措并举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

从苍茫浩瀚的林海雪原到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从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再到威猛的东北虎豹, 第一批国家公园里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鸟兽灵动。正式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 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将黄河、长江源头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和修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完整保留着高原腹地冰河时期以来地质作用遗留的地貌。(视觉中国 供图)
三江源素有“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的称谓。图为藏羚羊。(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 供图)
上图:生活在三江源的黑颈鹤。(陈生贵 摄影)下图:生活在三江源的藏狐。(陈生贵 摄影)

如今,这片高原净土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黄河源头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湖泊达到5800个;黑土滩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70%以上;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保护,2021年监测到雪豹的照片1.79万张,识别出雪豹101只、金钱豹12只。

在四川,大熊猫的“能见度”也一年高过一年。2021年3月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三官庙管护站巡护人员已目击4场“比武招亲”;2021年10月,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的牧民上山喂养牦牛时,偶遇一只下山玩耍的野生大熊猫……

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新社发 滨海之光 摄影)
近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使得大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图为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陈建 摄影)
2022年春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只2021年出生的大熊猫宝宝亮相四川省卧龙神树坪基地,为人们送上虎年新春祝福。(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影)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图为秦岭太白山上盛开的杜鹃花。(视觉中国 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和千余种野生动植物。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大对园区监控监测设施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监测巡护工作,通过“人工+辅助”对栖息地实行全面监测,实施多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多条熊猫交流廊道,大熊猫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大熊猫数量也逐年增加。作为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着川金丝猴、扭角羚、毛冠鹿以及大型食肉动物狼、豺、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在陕西省洋县龙亭镇梁河村一处密林里,一只成鸟朱鹮为幼仔喂食。(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影)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羚牛。(视觉中国 供图)
四川省平武县珍稀动物科普自然教育基地的野生川金丝猴。(中新社发 陈先林 摄影)

3个“娃”紧紧地跟在母亲身边,一溜烟地从镜头前“挤”过。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 测系统在4个不同的监测点5次发现这“一家人组团游”的画面。

东北虎、东北豹曾在东北地区“众山皆有之”,后因森林采伐、开矿采矿等历史原因,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受到严重损坏。随着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种群稳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也是目前唯一与国外毗邻的国家公园。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安装了近3万台红外相机,覆盖面积1.2万平方公里。这套被称作“天地空”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的系统,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国家公园大面积全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如今园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

远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东北豹照片。(中新社发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供图)
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内的东北虎。(视觉中国 供图)
丹顶鹤在中俄交界地带的吉林省敬信湿地翱翔。(中新社发 谷宝臣 摄影)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年度大迁徙;大熊猫在雪地里对着红外相机“直播”;出走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北虎又回来了,虎啸山林的情景又重现了;海南长臂猿的叫声响彻山谷,种群数量由最少时的寥寥几只增加至5群35只,朝着摆脱极度濒危状况又迈进了一步;翘鼻麻鸭与红胁绣眼鸟成为武夷山来访的“新客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又“上新”了一批新物种……在国家公园里,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图为白鹇、武夷林蛙、芫菁虫、宽尾凤蝶、福建竹叶青蛇。(图片来源:姜克红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丁铭华)
共建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国家公园的设立,让保护区内的群众享受到了体制创新的政策红利,他们通过开设特许经营项目、公益岗位就业等方式,成为公园的守护者,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深入开展,这片雨林绘就出一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海南长臂猿。(中新社发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供图)
海南坡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为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觅食。(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影)
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的海芋。(新华社记者 胡智轩 摄影)

地处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高峰村以前是个深度贫困村。2019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开展主要江河源头等核心保护区的生态搬迁。2020年底,高峰老村118户498人全部搬出。如今的高峰村风景秀美,50多栋联排房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菌菇种植产业红红火火。通过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置换、安置就业等方式实施生态搬迁,热带雨林核心保护区的高峰老村从过去不通路、不通电的黎族贫困村,转变为带有黎族建筑风貌的美丽乡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改善、生产有了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溪水旁的桫椤。(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影)
海南省五指山市牙排美景。(五指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碧水丹山、生物之窗、朱子故里、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其出产的正山小种红茶和武夷岩茶享誉中外。茶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桐木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盛产红茶。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动“茶—林”“茶—草”模式的生态茶园建设,通过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带动,成功补偿了社区居民和企业退出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福建省武夷山的一处生态茶园里新茶吐绿、樱花盛开,红绿相间的早春美景吸引游人前来赏春踏青。(新华社发 陈颖 摄影)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桐木村从“吃亏方”变成了生态保护的受益者,村民笑开颜。茶农李万松说:“我的茶树不用除草剂、不施肥!头回客就成了回头客。这几年,虽然茶叶产量没有增加。但通过生态种植,茶叶品质更好,单价也上去了,村里纯天然野茶一斤卖到千元以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国英在制作武夷岩茶。(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影)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保护区内设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实现“一户一岗”,1.72万名周边牧民持证上岗,每年每户能有2万多元的稳定收入,使牧民从生态索取者变为生态守护者;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外围区域建起多条森林栈道,打造自然科普教育馆、标本馆,探索开展亲子游、研学游、绿道游等活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农家乐店主成为最积极的巡护队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示范村屯建设,黄牛下山集中养殖、黑木耳提质增效、替代生计培训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带动农户增收……为了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国家公园一直在努力探索与实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在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的草场上闲庭信步。(视觉中国 供图)
2004年11月,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长江源头7个村128户牧民搬迁到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图为长江源村村民才旦卓玛在自家的工艺品店展示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影)

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彰显了我国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对自然生态系统实行完整性系统性保护的雄厚实力,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强大自信。

面向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公园必将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华民族也定将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满目苍翠,溪流蜿蜒,美如画卷。游客在此饱览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魅力。(视觉中国 供图)

韩俊丽  编辑  卢旭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