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军歌永远嘹亮
他被誉为“军歌之父”,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就是朝鲜族作曲家郑律成。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量……”每当听到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总能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一支勇敢无畏的人民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奔赴祖国的边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拼搏。郑律成正是这首反映人民军队革命英雄主义不朽名曲的作曲家。
1914年郑律成出生于朝鲜全罗南道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3年,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1937年,他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并于1939年1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郑律成创作出许多重要作品,歌曲《延安颂》一经问世便迅速由延安传遍全国。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回忆:在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郑律成同诗人公木(张松如)合作,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这部作品由《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等8首歌曲组成,《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这首进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1988年7月中央军委正式确定该进行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1950年加入中国籍。郑律成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作了近400部音乐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深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一线,长期到农村、工厂、林区、营房体验生活,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创作的《兴安岭上雪花飘》《采伐歌》等作品,旋律中勾勒出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新中国伐木工人形象,《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等歌曲中展现出新中国儿童的精神风貌。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表现手法折射的是他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对建设国家的拳拳赤诚。
郑律成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今天仍然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200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走向太阳》,刻画了郑律成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对艺术的执着追求。2009年,郑律成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成,如今一批批党员到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初心使命,广大青年在这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奋斗精神。2021年,由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推出的歌舞剧《郑律成》,塑造了郑律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为一名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艺术家形象。
经典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从来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郑律成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将在传承中发扬,在发扬中永恒。
(除署名外图片均为民族画报资料)
董梅 李琳 编辑 潘璇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