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五和家园里的幸福生活 >> 正文

五和家园里的幸福生活

2022-04-19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撰文摄影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旧城镇,有一个由8个村民小组、260户组成的易地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五和家园。这里生活着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5个民族的搬迁群众。“五和家园”寓意5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五和家园的建成,不仅让贫困群众彻底告别杈杈房、土坯房,更做到了家园共建、文化共融、产业共促、成果共享,五和家园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心连心,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生活新乐章。

俯瞰五和家园。

五和家园从搬迁之初就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支部+小组长+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参与共同管理增进邻里情,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开展登门拜访“攀亲戚”活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工作队主动登门与各族群众认亲戚、交朋友、记乡愁,使搬迁群众出门就能“走亲戚”;家园以弧形结构布局5个民族居住区域,区域无分界,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交流和融合,5个民族的乡亲邻里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展现出“民族亲、人心齐”的动人画卷。

五和家园生活着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5个民族。

五和家园开展登门拜访“攀亲戚”活动。

为了持续推进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建设,德宏州盈江县编制三峡集团产业帮扶实施方案,以“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为目标,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确保每人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采取“就近务工+外出务工”方式,解决群众搬迁后就业难的问题,实施综合型扶贫车间项目,引进烟草收购、大米烘干加工、马铃薯收购等企业,每年为五和家园群众解决固定就业100余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发展种养殖业、到扶贫车间上班、就近或外出务工等让五和家园的各族群众有了更多更稳定的收入。“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致富有门路,安居诗画里。”村民王维三说。

制作和销售线香是傈僳族村民熊宗明一家的收入来源之一。图为一家人利用闲暇时光制作线香。

景颇族村民荣腊干、李麻六夫妇共同经营养猪场,年收入20多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景颇族村民彭发武种植甘蔗150亩,收入达30多万元。图为他满心欢喜地骑着刚花2万多元买的摩托车。

五和家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宣传墙、村民公约碑,向搬迁群众提出维护民族团结倡议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广泛开展“晒家风、亮家训、比家教”活动和“善行义举”建榜活动,定期组织“十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养。展示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文体活动,增进文化认同,打造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生活在五和家园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支部书记赵兴文一家7口,由汉族、傣族和阿昌族3个民族组成,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傈僳族村民尹连所说:“我们5个民族搬在一起生活后,讲团结话、做同心事,共同爱护五和家园的环境卫生、共同抗疫,自从搬迁后日子更好过了。我们铭记党恩、永跟党走,共同走向美好生活。”

逢年过节时各族村民欢聚一堂。

宜居的村庄、和睦的邻里,欣欣向荣的产业,五和家园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干劲十足。”展望新发展,支部书记赵兴文激情满怀。

李琳 编辑 潘璇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