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民族文化宫:用文物古籍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 正文

民族文化宫:用文物古籍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2022-04-21 民族画报记者 胡琪 撰文

2021年9月,由民族文化宫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正式开展。同期推出的三个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分别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等主题,通过4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和档案资料,回顾了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奋进历程,诠释了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展现了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有10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大中小学校等自发组织前往民族文化宫参观学习,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或主题党日活动,累计接待观众12万余人次,反响热烈。

民族文化宫195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辉煌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的象征。

60多年来,在国家民委坚强领导下,民族文化宫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成功举办了民族工作成就、国际文化交流、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展览1500多个,演出了民族歌舞及音乐、戏曲等节目近2万场次,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侨胞。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文化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润物无声中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聚磅礴伟力。举办了“美丽中国·和谐家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系列展”“党的光辉照边疆 各族儿女心向党——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本期记者走近坚守在“民族文化宫殿”的 一线工作者们,听他们讲述如何履行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民族文化的使命担当,用丰富的文物古籍资源,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民族文化宫外景。

策展人:熠熠生辉的民族文物瑰宝,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民族文化宫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充分利用好文物、人才和场地资源,按照一流的设计理念、设施设备、文物古籍、展示技术、讲解服务及展览效果,策划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该系列包括“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三个展览。

“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厅。(张丹波 摄影) 
“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展厅。

“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展厅。

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表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是民族文化宫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公益性文化职能,为民族工作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具体体现。

“本系列展从近5万件文物、20余万册古籍、40余万册图书及3000余幅书画艺术作品中,精选了充分体现民族团结进步内涵的4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和档案资料,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奋进历程,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展现了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们发延介绍道。

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介绍展览图片。(民族画报记者 卢旭 摄影)

从讨论设计大纲,到挑选典型展品,每个展览的推出都是策展团队的集体智慧结晶。其中,“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就经过了几代工作人员的打磨升级,与时俱进地更新了展陈设备、技术及展品,主要目的就是不断适应文物保护和观众体验需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馆长覃诗翠说:“我们注重展出文物民族属性的多样性和文物材质、门类的丰富性,包括金属、竹木、棉麻丝、纸质等不同材质,涉及文书文件、服装饰品、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不同门类。通过不同的版块分类,将馆藏的文物瑰宝及丰富内容尽最大能力展现给观众。”

每件展品都代表着一段历史。在展览策划中,工作人员会精心考虑展品在展览叙事方式中承担的角色和分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辛宇玲告诉记者,展品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各族群众真挚的情感。“库尔班大叔寄给毛主席的信,礼品不是说材质多么好、价值多么高,是因为它代表着纯真、质朴的感情和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爱,我们觉得难能可贵、真实可爱,观众从中体会到的情感也更加真切。”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馆长覃诗翠(左)、陈列研究部主任辛宇玲讲述策展背后的故事。(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在布置呈现方面,布展人员综合空间结构、观众流向、展示重点、多媒体设置、立面装饰安排等众多要素,提出展陈设计方案,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理念,通过设计语言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厅中心区顶部,分别采用了紧紧拥抱的石榴籽形象、象征建党百年以及56个民族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的设计理念。

针对多媒体日新月异和观众互动等需求多样化特点,民族文化宫精心打造了智慧展厅,通过移动端实现展厅设备和系统的控制,用新技术手段讲好文物古籍背后的故事。“观众只需扫描展品旁边的二维码,即可了解相关文物的基本信息;针对金奔巴瓶、金伞、景宁蓝氏祖图等特色展品,通过360°全息影像呈现技术,观众可以手动放大观看展品的全部细节;点击‘藏品故事’按钮,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王海介绍说。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王海(左一)在“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展览施工现场。

“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展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献、档案、图片、图书共计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解决民族问题和开展民族工作的奋进历程。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安宁说:“这个展览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面广,在史料的取舍上难度较大,展览筹备期间大纲共经历了3次大修改、16次小修改,才形成目前的展览。展览已成为首都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首选地之一,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打卡地。”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安宁在展厅内开展工作。(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通过精雕细琢的展览设计、丰富时尚的展陈手段、专业深入的历史研究、多样趣味的文创产品和优质专业的讲解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让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瑰宝和体现党开展民族工作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文献图片一一展现,达到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社会教育目的。

撰稿及讲解人:我们替文物说话,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传播者

展览就是要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讲解词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罗吉华发挥专业特长,与大家一道努力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故事。

文物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极其丰富,对一件文物可以从它的发现过程、历史传承、制作工艺、图案纹样等多角度进行描述,因此,撰稿人需要选择有价值的角度“点睛”文物、升华主题,为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里有一幅清代纳西族神路图,是纳西族东巴教用于丧葬仪式中的一种长卷绘画。在撰写解说词时,罗吉华没有选择从神路图的起源、绘制过程、艺术表达等方面入手,而是侧重描述了该图反映出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元素,紧紧扣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主线。

罗吉华说:“讲解词和学术论文、展品说明不一样,讲解词更像讲故事,但又不能是口语化的聊天。许多展品涉及历史背景、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考虑不同观众的接受程度和兴趣,也需要把握撰写讲解词的一般规则,从而向观众有效传达展览主题,讲好展品背后的故事。”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罗吉华(右一)不仅把文物的故事写出来,还讲给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听。

文物的故事写出来了,还需要借讲解员之口传递给观众。“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民族文化宫……”“……以上就是展览的全部内容,我们此次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下次再来!”在观众耳熟能详的开场和结语中,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讲解团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讲解,也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建起了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讲解员是展览的“形象大使”,准确生动地将文物的前世今生和背后故事娓娓道来,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从把讲解词拿到手上到为了挖掘文物背后故事去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再到选择其中精华部分在有限时间内传达给观众,讲解其实是一个深入浅出、交流互动的过程。

讲解员在“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厅试讲。 
讲解员在“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展厅讨论讲解内容。

讲解员在“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展厅试讲。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宣传教育部的南希参加讲解工作一年多,她告诉记者,系列展众多文物中,烫金百褶油布伞(金伞)的故事对她触动最大。南希说:“每次讲到傣族代表召存信、刀世勋把过去象征封建领主权力的金伞呈献给毛主席时,我会点开视频资料,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他们也亲眼看见了毛主席接过金伞的历史时刻,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滇西南各族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观众在多媒体影像呈现的金伞前驻足拍照。(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前来参观的观众来自全国各地,讲解员要根据观众的地域、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随时调整语言风格,采用定制化的讲解才能充分发挥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位观众心中。面对西单小学的学生,讲解员焦翊丹用类比的方式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她说:“站在小朋友的视角,告诉他们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实和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团结友爱的,这样的比喻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北京市第十中学学生在民族文化宫展厅参观。(张丹波 摄影)

民族文化宫信息中心的王乐负责展览的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在日常接待参观时,观众质朴生动、情真意切的话语常常让她深受感动和教育。在一张中央代表团慰问民族地区的图片前,一位来自边疆地区的村支部书记伫立了很久。他感慨地说,照片里群众光脚没鞋穿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啦,这个展览记录着过去,也让我们意识到是党和国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今后要继续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

中央组织部培训班学员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王乐 摄影)

当问到如何看待讲解工作时,“情怀”二字是讲解员们多次提到的关键词。焦翊丹说:“每一次讲解也是我和观众一起学习的过程,通过讲解文物,我深深地被文物背后的民族团结的故事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我要用心用情地把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真情实感传达给观众。”

民族文化宫加强讲解服务培训管理,讲解团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特藏人:在保护中利用,用民族古籍文献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

在“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展出了一部形制特殊的《龙藏》。此部《龙藏》是乾隆三年首次印刷的100部之一,不仅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伟大历史巨著,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除了展出的部分《龙藏》作品,其余古籍收藏在民族文化宫的特藏库。走进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的地下一层,这里有一个周围有通道的独立空间,20余万册民族古籍文献按照类目编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了集空调、防火、防水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保护体系,专业调配的防虫防蛀中草药包、根据古籍尺寸量身定制的各型号函套、上百个精美珍贵的樟木箱等都是古籍部的工作人员为保护古籍精心做的工作。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藏《龙藏》现存637盒6060卷,保存相对完好,有着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版本鉴赏价值。(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曹娇林来古籍部快10年了, 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她都了然于心。经手翻阅的古籍文献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曹娇林用心呵护着一纸一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曹娇林说,“古籍文献很珍贵,但是一直藏起来不行,要用起来,不然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曹娇林用心呵护着这里的一纸一页。(王乐 摄影)

古籍部的工作人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重要论述,从文献中提炼核心内容、挖掘背后故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仅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唯美浪漫,还有“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历史印证。曹娇林说:“大家可能没想到,《诗经》中竟然还记载着绵延几千里的祖国疆域,是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拓的例证。其实,这样的故事例证还有很多,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文物‘会说话’,让观众从看似繁杂枯燥的古籍中有所学、有所得,也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们发延介绍,民族文化宫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计划今年再适时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墨香遗珍——民族文化宫馆藏古籍精品展”,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龙藏》亦称《清藏》,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因刊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故又称《乾隆版大藏经》。 
《百苗图》是贵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苗、彝、布依、壮、侗、瑶、仡佬、水等民族古代生活实录图谱。对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御制翻译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卷(汉文、满文、蒙古文)。

民族文化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好“窗口”“阵地”“平台”作用,持久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展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风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民族文化宫提供)

石薇 编辑 胡琪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