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敏:坚守讲台育桃李 治学求真酬报国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坚守讲台近40年,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中国民族学界的领军人才,他坚守初心,情系高山大漠,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民族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他就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一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
杨圣敏说:“作为一名教师, 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1985年,杨圣敏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研究领域为民族学与人类学。近40年来,他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肩负学科建设重任,在教研实践中勤奋耕耘。他带领民族学教师团队探索并实践了“参与研究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出,要依靠科研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案例,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自己的话讲清楚深奥的理论。他注重教研结合,把实地调查的实例和经验融人到教学实践中。他常说:“教书要有清楚的思想,才会有清楚的语言;要自己真懂,才能讲清楚。”他培养指导了80 多位各民族研究生,心系三尺讲台,一直到65岁,还在给本科生讲课。
30多年来,杨圣敏多次组织专家和学生深入新疆、西藏和云南等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把论文“写”在祖国边疆大地。他曾数十次在新疆对维吾尔、塔吉克、塔塔尔、哈萨克等民族进行实地调查,足迹踏遍天山南北的大漠、牧场和高原。他深人的民族地区,多是条件艰苦的地方。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作田野调查时,他与英坎村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为了改善英坎村村民生活,杨圣敏找来资助方,为当地修水井,指导村民种植棉花。村民把这位热心肠的学者当做自己的家人。
2018年,已经67岁的杨圣敏带队再次登上新疆帕米尔高原,对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行口述史研究,为保护民族地区的珍贵史料作出贡献。
杨圣敏秉持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他多年学术研究、经验积累和深入系统思考,对党和国家民族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学校,杨圣敏主持建立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拓展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在国际上,杨圣敏积极参与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民族工作话语权。他多次作为专家访问团学者,随有关部委出访欧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传播中国声音的同时,针对外国对中国民族问题的不实言论进行了一次次有理有据的有力回击。
如今,已经71岁的杨圣敏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致力于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学派。
“我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作为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插过队、当过工人,对基层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份感情支撑我努力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杨圣敏深情地说。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杨圣敏提供)
石薇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