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桂林七星社区共筑民族团结“连心桥” >> 正文

桂林七星社区共筑民族团结“连心桥”

2022-02-16 安宁宁 韦尚雄 梁晴 撰文

2019年,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成立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探索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路子,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

2019年,七星区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图为获奖个人合影。

3年来,服务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提供子女入学、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服务的同时,组织举办“邻里节”“百家宴”“民族美食节”等活动,增进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用真情架起了民族团结“连心桥”,助力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服务中心将社区打造成让居民“安心、开心、放心、舒心”的家园。(梁艳丽 摄影)
办实事的“服务站”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断吸引着各族同胞前来旅游、经商,其中,就有不少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数据显示,仅在桂林工作生活的新疆籍同胞就有约600人,他们一半以上集中生活在七星区。

针对少数民族同胞融入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服务中心决定以语言为突破口,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

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

得知这个消息后,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在七星区花鸟市场从事和田玉售卖工作。“我是做生意的,中心开展的语言培训,有助于增进我和顾客的交流,能帮我把生意做得更好。”已经带着家人在桂林定居的他表示,“桂林山水好、空气好、人更好,我想在这里养老。”

经营和田玉店铺的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左)与顾客交流。

七星区辰山小学语文教师唐金玉在服务中心从事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已有两年。“学员们淳朴、热情,学习认真。”她说。经过3个月左右的培训,学员们大多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也能够认识和书写一些汉字。

为了把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办实事的“服务站”,服务中心联合区民宗局,邀请区民政、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环保及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为群众办实事”联席会议。

“我们把平时收集到的群众诉求逐一分析研判,找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逐项解决落实,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打开了为民服务的新通道。”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世文说。

举家来到城市打拼的各族群众,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读书。2020年,在服务中心的协调推动下,维吾尔族学生赛比热·艾比布拉顺利就读蓝田学校,如今在田家炳中学读初一。“我在这里念书很开心,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她说。

服务中心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据统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推出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便民举措20余项,方便各族群众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仅2021年就协助解决子女上学20起,帮助各族群众租住住房100多次,还协调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此外,还定期开展法律政策培训和技能培训。

社区医院开展群众健康义诊活动。
矛盾纠纷的“调解站”

为切实推动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中心成立了由新疆工作组人员、社区民警、司法局专业调解员等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并派驻公益律师提供免费咨询。

服务中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细节做好。”中心工作人员、新疆和田驻桂林工作站站长麦麦提敏·土米尔谈及这两年调解工作的最大感受,“一定要依法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多向群众宣传和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凡事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我们用接地气的法律服务,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推动化解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人和’,这也是加强诉源治理新的有效尝试。”服务中心公益律师韦肖说。

截至目前,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中心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有效促进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团结融合的“交流站”

服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打通党的民族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桂林市民宗委主任杨海芬说,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着力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这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拼绘国旗。

服务中心利用春节、“壮族三月三”、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感情越来越深厚,实现了进城少数民族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到“参与”,从“你们”到“我们”的行为和角色转变。

桂林市民宗委与各族群众代表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

1999年来到桂林,从打工者成为两家烧烤店老板的穆太力普·库尔班说:“很感谢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积极参与其中,中心已成为各民族群众交融汇聚的家园。”

服务中心始终把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作为工作目标,形成了全覆盖、多维度、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模式,一大批少数民族群众在桂林找到了家的感觉。当“家人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便会主动伸出援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的维吾尔族群众组织抗疫志愿者小分队,积极协助社区工作,并自费打馕、带上瓜果,慰问抗疫一线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2020年8月31日,一辆装有清洗剂的皮卡车发生爆炸起火,情况十分危急。在附近开烧烤店的3名新疆籍同胞见义勇为,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发生。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区里,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回报着社会。

少数民族同胞慰问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梁艳丽 摄影)

“作为一个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及工作实体,服务中心切实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了各族同胞的信赖。”广西民宗委主任班忠柏表示,广西将进一步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把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示范案例。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桂林市民宗委提供)

李琳 早蕾 编辑 胡琪 制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