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新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吉首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一所坐落在湘西北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也是武陵山片区仅有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多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近年来,吉首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吉首大学各级党组织努力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师德垂范,树立工作新形象;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工作新载体;坚持育人为本,铸造工作新成效。
在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哈米拉提·买合木提给学生党员们进行了一场“学党史 促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哈米拉提的家在新疆吐鲁番市,2010 年考入吉首大学。哈米拉提说:“我是吉首大学招录的第一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我来到吉首大学,第一印象是这里气候温润、风景优美,老师和同学都非常亲切、友爱。毕业后我决定留在这里,我要帮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家庭里,让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个学生心里生根,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加广阔的明天。”
高校是青年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73 岁的石维海是吉首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多年来坚守在一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石维海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讲台上,石维海侃侃而谈、意气风发,为学生们开展“立党为民、铸就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之路的问与答”讲座。学校信工学院 200 余名学生认真聆听,并认真做着记录。作为一名有 48 年党龄的老党员,石维海说:“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广大优秀青年,也离不开共产党员对他们的引导。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愿意一直站在自己钟爱的讲台上。”
吉首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 1999 年开始,至今已有 22 年,22 年中一批批学于湘西、长于湘西、有理想、有本领、吃得苦、耐得烦、肯做事、敢担当的青年学子足迹遍布武陵山片区。吉首大学广大志愿者们运用自身所学,为武陵山区的发展尽心尽力,在湘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画卷画上属于吉首大学学子的一笔。
在 2021 年“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吴润佳带领全体实践队员庄严宣誓:志愿者们将秉承优良传统,发扬志愿精神,运用专业知识,传播先进文化,遵守团队纪律,服从团队指挥,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甘于奉献。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在圆满完成吉首市联团村、保靖县新码村的精准扶贫任务后,又积极投入力量到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2021 年暑假期间,吉首大学“云上学堂”教育关爱实践团来到湘西州永顺县润雅乡。志愿者们“以心相伴,以爱相守”开展旨在呵护润雅少年的童真、守护心中美好梦想的主题活动。这项活动也是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志愿者符杨为小朋友们开设“云上故事会”。课堂上,符杨给小朋友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符杨告诉小朋友们,在长征中,湘江战役尤为惨烈,3万多名红军战士血洒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孩子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老师,我还知道‘半条被子’的故事。”一名小朋友高高举起了右手大声说。实践团的到来,为润雅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视野。
2021 年,吉首大学医学院 2017 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麦麦提图孙·亚力坤获评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大学生”称号。2020 年疫情期间,麦麦提图孙·亚力坤踊跃报名参加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配合社区和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参与核酸检测等工作。在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实习期间,他主动申请到一线参与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在麦麦提图孙的心里,新疆和湖南都是自己深爱的地方,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他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吉首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培育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书写了新时代吉首大学的奋进篇章。
滕俊 康梦婷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