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百年礼赞 精神永传 >> 正文

百年礼赞 精神永传

2021-02-10

一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以不舍昼夜的奋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这是建国70周年庆典活动上的“开天辟地”方阵。(新华社 供图)

开篇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一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以不舍昼夜的奋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指出:“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让100年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计量,它蕴含了深厚而丰富的时代内涵。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建党百年,值得被礼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忠实体现,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自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共产党员践行着党的章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史诗,将这个历经百年的伟大政党的伟大精神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在基层、奋战在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践行着“建党伟业,百年传承,继往开来”,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自觉地把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历史使命扛在了肩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及其时代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它创造了处理民族问题的崭新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智慧和制度优越性。

让我们在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传承精神,歌颂楷模,记录时代,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作为百年大党,开创百年大业,永葆青春活力,在500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170多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书写出气势恢弘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舞台上,谱写了一部辉煌壮丽的历史诗篇。

历史铸就精神,精神指引前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提炼。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的伟大精神,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个政党同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这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的还原中共一大召开场景的雕塑群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影)

2019年建党节前夕,在沪基层党员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胡志敏 摄影)

艰苦卓绝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关系紧密。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一条小船,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与科学社会主义世界传播相汇合的产物,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胸怀救国济民壮志的中国先进分子坚定社会主义救中国的结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蕴藏的革命力量的集聚。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中共一大红船所在地今日鸟瞰。(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一条小船,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这是2013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团在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红船前合影留念。(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以井冈山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役,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的伟大事业,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为选择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井冈山斗争是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进的。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白色政权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之下,谱写出一曲艰苦奋斗的壮丽之歌。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

每逢“七一”来临之际,前来江西井冈山祭奠革命先烈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他们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井冈山精神。(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影)

1934年10月,8万多名中央红军战士从江西于都出发,踏上长征之路,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剩下7000余人。这场人类历史罕见的远征诞生了众多人间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昭示了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树立起一座超越时代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图为遵义会议会址。(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行程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复杂的民族地区。面对极端复杂的困难和极为严峻的形势,我们党充分相信和依靠各民族群众,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援助。红军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确保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彝海结盟”“半条棉被”等故事,就像夜空中的星斗,至今仍在照亮着中华儿女不断携手前行。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确保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这是四川凉山的“彝海结盟”纪念碑。(民族画报记者 列来拉杜 摄影)

在飞夺泸定桥的发生地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长征精神”的活动。(民族画报记者 列来拉杜 摄影)

反映红军长征在云南丽江石鼓镇时当地群众送别红军渡江的画作。(翻拍自石鼓红军长征纪念馆 民族画报记者 和勇 摄影)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延安,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城,成为成千上万中国先进分子心目中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时期13年间,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在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中没有再出现大的失误,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也有了飞跃性发展。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中共七大会址。(张愉 摄影)

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音乐会在延安举行。(新华社发 祁小军 摄影)

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敌侵辱的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华民族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这是河北省献县的马本斋纪念馆。(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从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一共621天。这621天,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作为“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个小山村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西柏坡纪念碑。(新华社发 梁子栋 摄影)

2020年6月2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石家庄市人民医院12名援鄂抗疫新党员与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陈其保 摄影)

从1921年中共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用鲜血、汗水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团结一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2019年9月24日,国庆大典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举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说:“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增强,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图为金水桥上各民族群众昂首阔步。(民族画报资料)

建国初期,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新中国百废待兴,根基薄弱,帝国主义群强环伺,我们党无惧种种压力,迎难而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下,不断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020年10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这是一位从河北赶来的女士,手捧父母的相片在现场留念,她的父母都曾是志愿军战士。(民族画报记者 和勇 摄影)

志愿军某部战士进行入党宣誓。(翻拍自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民族画报记者 和勇 摄影)

抗美援朝志愿军某部的签名党旗。(民族画报记者和勇 摄影)

地处高纬度北大荒的边塞之地,因“荒芜”得其名。1947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共产党员们在荒原上点燃了“第一把火”,唤醒了沉睡的荒原。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亲率10万名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由此开始规模化的开发建设,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60多年来,12342名拓荒者、几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这里奋斗拼搏,将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建设成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垦荒大军前赴后继,用青春、热血、生命培育和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考察调研。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民族画报资料)

黑龙江垦区五大连池农场第一管理区的职工在清理丰收的大豆。(新华社发 陆文祥 摄影)

工人在852农场内分装粮食。(新华社发 张伟 摄影)

祖国大地希望的田野上,几架飞机在大豆田内进行航化作业。(新华社发 张伟 摄影)

60多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包钢职工在劳动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民族画报资料)

随着国家建设如火如荼,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

中原,河南。蜿蜒于绝壁之上的红旗渠,已流淌半个多世纪。它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更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世纪60年代,10万名建设者凭借着简陋的建设工具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红旗渠工程。1960年春,红旗渠首拦河坝工程,95米的坝体只剩下10米宽的龙口尚未合拢,河水奔腾咆哮,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人墙,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挡住汹涌的河水……工程历时近10年,这些伟大的建设者们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间奇迹。

红旗渠的施工场面。(新华社资料)

绕在太行山际,穿梭在峻岭之间,红旗渠宛若掉落人间的天上银河,游走于太行绝壁。(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影)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研制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培养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默默无闻作出贡献。图为白族科学家王希季。(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 摄影)

在中国共产党璀璨的历史星河中,有些人虽然生命短暂,却以无尽的光芒跨越时空,照亮着人们前进的方向。1962年,焦裕禄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癌不幸逝世,年仅42岁。2014年3月17日,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重访兰考县,一下车,习近平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习近平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

1966年3月,兰考县人民在治理最后三百亩沙丘,进行翻於压沙工作。(金持元 摄影)

1966年3月,兰考县人民在进行防涝排洪的挖河工程。(伍素心 摄影)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坚定的模范人物——雷锋、欧阳海、王进喜、赵春娥、蒋筑英、罗健夫、邓稼先……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鼓舞着更多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

精神代代相传,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已扎根于中华大地,感召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成为坚持和实践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牛玉儒、郑培民、杨善洲、史来贺、任长霞、吴金印等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就是突出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在这一伟大旗帜下,集合起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为了这一崇高的事业前赴后继,奋斗牺牲。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分子、模范人物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产党员就占88%以上。他们,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时代的中流砥柱。

坚定不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波澜壮阔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迈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实现了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的历史性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1984年5月31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画报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开创了“大包干”的先河,大大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到沿海开放城市、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港)等各种形式特区的设立,我国对外开放道路越走越宽阔。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入新的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依据新的实践,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

从新世纪、新阶段走向新时代,是党开创民族复兴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开始,面对各种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我们党全力以赴、沉着应对,培育形成了“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北京奥运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成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创造奇迹、谱写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这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群众游行中的民主法治方阵。(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影)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各族群众在观礼台上。(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谱写了一篇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华章。中国共产党人励精图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奋斗,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面对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从“蛟龙”潜水到“北斗”升空,从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探月”到首艘国产航母完成海试,从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超级杂交水稻屡创奇迹,中国在众多关涉国家战略安全领域抢占制高点,不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伟大跃升。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的对外开放原则,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实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滑跃起飞。(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影)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日益强盛。这是201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上,仪仗方阵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影)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岸舰导弹方队。(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影)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受住了世界形势新变局、中国发展新阶段的严峻考验,推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较短时间实现超大规模人口脱贫的中国奇迹,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兼顾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塞罕坝精神得到传承,图为年轻的林业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数据、收集样本。(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影)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善作善成,最终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

2020年初,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抗疫精神最根本的政治力量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这是2020年2月16日,云南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在登机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影)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这是云南省独龙江迪政当村雄当易地搬迁安置点。(王靖生 摄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建党百年,精神传承,阔步迈向新时代。(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拥有9200多万党员,在14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是世界第一大政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一部坚守初心使命、应对危局困境、经受风险考验、战胜困难挫折、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史。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王京莉 和勇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