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薪火相传的绵绵之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成立于1950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较早的文化馆之一。71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开展艺术普及和群众文化教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荣获了“国家一级群众艺术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如今,这个功勋“老馆”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迈出新步伐。
追昔抚今 继往开来
建馆以来,艺术馆经历馆名和馆舍数次变更,直至1987年更名为“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并沿用至今;2006年馆舍置换扩建,馆舍面积达9300多平方米,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艺术馆馆长朴春姬向记者介绍,建馆初期的艺术馆职能单一,主要是面向朝鲜族群众,开展时政宣传、识字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馆初期的艰辛创业,打开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这时期,编创舞蹈、歌曲、话剧节目共187项,演出4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市群众文化活动,为艺术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朴春姬说。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艺术馆集展览教育、艺术培训、文化辅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设有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哈尔滨市图书馆朝鲜族分馆等对外展览厅室;设有朝鲜族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小剧场、多功能厅、声乐教室、器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摄影棚、录音棚、影像制作室等艺术辅导教室和排练室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教育平台以及优质的文化服务。
精益求精 开拓创新
多年来,艺术馆始终精益求精,通过扎实服务,把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精神内核,通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宽文化惠民领域等方式,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固定展览外,我们还不定期举办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专题展览,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朴春姬介绍,艺术馆常年坚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培训和辅导,与各区县文化馆建立“结对子、种文化”文艺辅导基地,积极推进艺术普及和民族文化传承活动,还积极发挥民族资源优势,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大型活动中,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桥梁作用。
艺术馆还把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服务的对象,邀请他们参与各类活动。通过演出、比赛、联欢会、传统文化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同心筑梦 砥砺奋进
艺术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为繁荣和发展哈尔滨市群众文艺创作、丰富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朝鲜文月刊杂志《松花江》是艺术馆坚守60多年的民族文学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优秀的朝鲜文文学刊物。”朴春姬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杂志的创刊号。多年来,编辑部连年举办随笔征文活动、朝鲜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等,起到了全省民族文学教育摇篮、民族文学发展阵地作用。
从2013年朝鲜族打击乐《四物游戏》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到2016年群舞《心之鼓》在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中荣获“优秀展演奖”,再到哈尔滨市朝鲜族长鼓舞和掷柶游戏先后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焕发时代生机的艺术馆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新时代,肩负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使命与担当,艺术馆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部分图片由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提供)
郑英 胡琪(见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