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张江燕:大学教师的职责不止于传授知识 >> 正文

张江燕:大学教师的职责不止于传授知识

2021-06-07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供稿

作为大连民族大学第二层次领军人才,39岁的副教授张江燕著作等身、成果丰硕。2014年,来到大连民族大学刚刚两年的她就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0年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国际会议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合作出版英文专著1部……

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江燕。

2016年,张江燕(右二)与机电工程学院领导及本科生、研究生赴日本学习交流。

张江燕认为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把科研推向前沿,才能把前沿的东西教给学生们。她说:“做科研就是要埋头苦干,要耐得住平凡和寂寞,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方向、寻找方法、积累能量。”张江燕喜欢与学生一起做科研,也非常享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科研的时光。她把科研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思想、方法、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与学生一起思考、探讨,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辅助指导的2016届研究生张连生、2017届研究生孟苇杭和刘杞杨,在中国自动化大会、中国车辆控制与智能化大会,以及《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基于V2V信息的实时需求扭矩LSTM预测算法》等论文多篇。“创新性思维是青年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他们很多奇妙的想法有时候很受用,可以激发我的思维和想象力。”张江燕说。

在双D港工程教育学院指导本科生开展社会实践。

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研究生交流研讨。

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张江燕和学生一起检查实验设备。

近年来,大连民族大学党委提出构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大格局,让全校每名教职员工都发挥育人功能,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张江燕紧跟节奏,多角度挖掘、全方位跟进,把党史知识有机融入专业课中,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更好地激励青年学子爱党爱国之情、强国报国之志。

“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这些伟大精神历经百年、跨越时空,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对于一名党员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在倾听历史回响中,锤炼过硬本领作风,凝聚新的奋进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好党史这本生动鲜活教材,把党史作为最好的‘大思政课’教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将丰富的党史资源转化为直入人心的育人力量,帮助学生们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张江燕说。

张江燕指导研究生做论文。

“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近日,苏州推出‘智能机器人上党课’,一个叫‘吴小新’的智能党建机器人走进社区,给党员们讲党课……”张江燕与同学们交流着,“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一定是机器人的时代。同学们要珍惜在校时光,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成为行业的专家,创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世界,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在课堂上,她结合专业知识介绍我国工程领域的悠久历史、先进技术和取得的成就、创造的奇迹;介绍为工科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我国老一辈国工程学者和专家,讲述他们潜心学问,严谨治学,甘当人梯,扶持后学,对事业执着追求和敢于奉献的精神……张江燕在课堂上介绍的我国工科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辉煌历史就是“课程思政”,也就是对“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教学实践。

课堂上,理论课、基础课、专业课要讲好;课堂下,学生会动脑、会实践、懂设计、懂操作,真刀实枪的操作更要指导到位。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弱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张江燕就站在旁边手把手教、手把手带,还不停地鼓励。“张老师总是教导我说,工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要珍惜学校及学院提供的这么好的实践场地和平台,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的学风,锻炼个人意志,提高专业素养。”车辆工程专业181班学生孙捷锐说。

组织机器人工程192班全体学生开展“学党史、塑学风”主题班会活动。

张江燕说:“‘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是新时代学校育人理念的新方向、新途径,如何把‘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我们一线教师当前及今后的‘必修课’。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育人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卢旭  胡琪(见习)  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