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画报社《读图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1-05-11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读图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网)
北平(今北京)各界群众在中南海新华门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翻拍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陈列室)
1949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决定全国委员会设立民族事务组。图为少数民族界代表合影。(翻拍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陈列室)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条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场。(民族画报记者 张冠嵘 摄影)
1964年,全国政协委员才旦卓玛(右三)在和代表、委员们交谈。(民族画报记者 苏俊慧 摄影)
列席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图为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民族画报记者 张冠嵘 摄影)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委员王连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民族画报记者 艾力肯 摄影)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别分组讨论现场。(民族画报记者 丁卫国 摄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共有2158名委员,其中,56个民族都有人选进入全国政协。
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委员通道”上难掩激动和兴奋之情,即兴唱起了普米族民歌,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党和国家关心扶持的感激。(民族画报记者 鹰鸽 摄影)
2019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别联组会上,委员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民族画报记者 其力木格 摄影)
2021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韦震玲 供图)
全国政协部分少数民族委员走出会场。(民族画报记者 鹰鸽 摄影)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特木尔巴根 娘吉加 编辑 胡琪(见习)制作